《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1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着、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向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这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这样经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长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书架上,让我们读了又读,常读常新。
每次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推荐》。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推荐》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就应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务必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一样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潜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必须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须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透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
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资料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最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最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我“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仅从下方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推荐...原先,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能够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样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推荐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明白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3
为了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布格尔斯基在《对教师的建议》一文中,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59条建议。在认真地阅读了文本以后,我认为这些建议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引发教师对日常教学现象的反思,有益于改善教学行为。
在第1条建议中指出,必须写出各门课程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而且要发给每一个学生。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根本不领着学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甚至有的教师连自己也不学习和研究,致使学生既不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不知道本学科的学习要求,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积极性,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
在第5条建议中指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值得尊重,要促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长处。可是,拷问现实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声音就会在耳畔回响:“你就自以为是吧,早晚你要大亏!”“作业又没完成吧?你怎么这么懒呀!”“这个题我已经讲过多遍,你为什么还不会?”……诚然,当教师确实辛苦,有的学生着实气人,偶尔批评一下学生也算是“恨铁不成钢”了;然而,习惯性地发牢骚、训学生,那就是不尊重学生,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我们做教师的就必须用人本的理念和尊重的目光对待学生,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无微不至地尊重学生。
在第6条建议中指出,“最佳的刺激作用”就是要求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学习安排。其实,在教学现实中,不少教师总是有意无意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对学生等量齐观的基础上,总习惯于一成不变地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案来实施教学,致使教学目标没有层次,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教学效率持续偏低。所以,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的独特性和学情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第11条建议中指出,力求不要教得抽象。但是,审视现实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体验,不能使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不能营造精彩的教学过程,不能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引发感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致使课堂生态恶化,教学效率低下。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坚持“因学而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建构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的转移和“科学知识”向“生活知识”的拓展,使课堂成为一个鲜活的、流动的、充满人情的生成过程。
在第19条建议中指出,电视不过是小屏幕上的电影,在有用的场合用它们就是了。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总是力求通过变换华丽绚烂的幻灯片和生动活泼的动画来吸引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效率,甚至彻底放弃了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致使课堂教学成了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影片展示课,使学生失去了开发思维的时空和机会。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依照教学目标灵活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步骤,确保学生有阅读的时间、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体验的空间、互动的空间、表现的空间,真正使教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第34条建议中指出,当学生专心看和听时,学习就发生了。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受限于教学理念的滞后和功利思想的膨胀,往往用遍了刚性的威逼与强制,竭尽了枯燥的说教和布道,致使课堂教学成了一潭波澜不兴的死水,成了一团心烦意懒的乱麻,难以引发学生的感触和灵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要促成学生学习的发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深刻领会“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的道理,精心挖掘学习材料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用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情趣和魅力,积极搭建引发学生注意和好奇的平台,使课堂充满动人之情和引人之趣,真正实现生机盎然、情趣无穷的教学境界。
在第51条建议中指出,特别要训练学生识别“同一问题”的不同形式。可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不求变通,过于崇尚“标准答案”,不能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很少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课堂教学成了展示教师和书本权威的舞台,致使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日趋淡漠,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萎缩。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深刻领会“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道理,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和认知冲突的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并采用聚合式问答、变通式问答、拓展式问答和辩证式回答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富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宣传委员竞选演讲稿范文750字(精选8篇)2023-08-14 23:07:43
应聘审计助理时的自我介绍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3 08:18:16
有关幽默的大学自我介绍2023-08-13 19:54:33
文艺部竞选演讲稿(精选9篇)2023-08-21 04:11:30
有关大禹治水的读后感(精选11篇)2023-08-23 19:13:52
感悟父爱读后感五篇2023-08-17 10:05:19
围城小学生的读后感2023-08-15 11:28:46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