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1
高尔基曾经提到“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重的丑事,我时时问自己值得讲这些吗?每一次,我都重新怀着信心回答自己值得,因为这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丑恶的真实,它直到今天还没有消灭,这是一种要想从人的记忆,从灵魂,从我们一切沉重的、可耻的生活中连根拔起就必须从根儿了解的真实。”他写这些丑事的目的不仅是让人们知道阿廖沙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更要让人们彻底了解这些丑事。他四岁丧父,十一岁丧母,之后步入社会寻求出路,只身一人在江湖闯荡,这与俄国朝廷的腐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他非常留恋他的童年,就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写了一部小说:《童年》。
家庭,不温暖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后,就与母亲和外婆搬到了外公家。这里没有一点家庭的温暖,弥漫着一种炽热的仇恨之雾,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为争夺财产而斗殴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事。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粗野而自私,经常为分家的事喋喋不休,甚至为一点财产而大打出手,气得外公暴跳如雷,尖声大骂道:“我要叫你们全都给我要饭去!”外公也是个冷酷残暴的人,有一次阿廖沙错染了一匹布,就遭到外公的一顿毒打,一下子晕了过去,还病了很多天。阿廖沙在外公家最好的朋友——“小茨冈”在搬十字架的过程中不慎跌倒,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得吐血身亡,与他一起搬的两个舅舅还庆幸自己躲过了这一劫难。
阿廖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是何等的悲哀与困苦!他善良、乐观,可他面前的都是些卑鄙、贪婪、吝啬的人,他与这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得格格不入,他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光明和自由的到来。所幸还有他慈祥能干、有着圣徒般宽大胸怀的外婆,照亮了他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社会,多黑暗
阿廖沙虽年纪轻轻,却不免要和社会上的一些怪人打交道。人们都说“邻里情深”,可阿廖沙的邻居们发生矛盾后,他们会剁去狗尾巴、毒死狗、打死鸡以报复别人,甚至半夜三更悄悄溜进仇家的地窖里,把煤油浇到腌白菜和黄瓜的木桶里,放出桶里的克瓦斯。外公家那条街上有个奇怪的老爷,一到节日就坐在窗口拿枪打狗、猫、乌鸦,甚至打他不喜欢的行人,外公和一个称为“好事情”的人就曾被打到过。虽然不是真子弹,但那老爷也惹得街坊邻居怒不可遏。还有原本与阿廖沙关系很好的彼得大叔,在与阿廖沙的一次争吵后,经常在外公、外婆面前告阿廖沙的状,还总是添枝加叶地瞎扯一气。这些小市民的恶劣行为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歪风邪气,人们在这压迫人的社会里,压扁了,扭曲了,埋没了。作者在作品当中,无声地向旧社会提出了沉痛有力的控诉。难怪阿廖沙说:“一种无法抗拒的苦闷令我窒息,好像全身注满了沉重的东西,好像长久地住在一个黑暗的深坑里,失去了视觉、听觉和一切感觉,只能浑浑噩噩地生活着……”
未来,满憧憬
母亲死后,阿廖沙被迫自寻生路。他做过鞋店的学徒,轮船上的洗碗工人,后来又在绘图师家里和圣像作坊里做学徒。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担负着苦役般的劳动,还经常遭到主人的辱骂、谩骂甚至毒打。这时的阿廖沙已经爱上了读书。书籍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教益,培育了他对英雄业绩的敬仰。这种精神力量是他抵御了各种不健康的影响,使他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并开始思考人民的命运和人的崇高使命。他曾说,他要和命运作斗争,不屈服于环境。这句话应照了他童年时代的美好品质,也见证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
《童年》是十九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的缩影,它不仅反映了是有希望的俄罗斯人性中的弱点,揭露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还塑造出在艰苦中仍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新人形象——阿廖沙。虽然我们的童年不如阿廖沙那么悲惨,但我们要向他美好的心灵致敬:坚强,不气馁,怀抱希望,微笑人生。能在苦难中成长,必能在幸福中开花。
《童年》读后感2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后,感触非常深。
主人公阿廖沙那么小,却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十一岁时,便被外公赶出家门,自己谋生去了。其间,他被一些人欺负、嘲笑、歧视。他在船上工作完后看书时被监工发现了,监工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高尔基毒打一顿;在他没有住处时就只能睡在马路上,这时就会有一些人欺负他、嘲笑他;凛冽的寒风使他直打哆嗦,酷热的烈日使他汗流颊背。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同龄人来说,想必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然而,幼小的阿廖沙却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做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虽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克服。所以,我非常的敬佩他。
依靠一个人,只能依靠一时,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的坎坷还很多,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克服。这样的一生才无愧于心啊! 面对困难时,只要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惨遭遇,那一切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这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都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难道我们不应该比他做得更好吗?
《童年》读后感3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童年】。
这本书是伟大作家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悲惨。文章开头就写了作者父亲的死亡,他和外祖母一起离开了这座城市。接着,他来到了外祖母的家乡“尼日尼”,并在这里度过了7年并不快乐的童年。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外祖母,因为她很善良,她眼中的上帝永远是善良的。她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不忘上帝,她对狗,鸭和鸡······也常常提起上帝。下面是关于她的一段故事:
酒馆的老板娘养了一只娇生惯养的猫,又馋又懒。有一次,这只猫从花园里拖回一只鸟,外祖母看见了,硬是从它嘴里把鸟夺了回来。还骂道:“你这只下流的恶棍,难道不怕上帝来惩罚你吗?”
别人听了都笑她傻,可她自己总是会不以为然地说上好几句。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心酸。作者不到十岁时就父母双亡,从到外祖母家乡“尼日尼”起,只有善良的外祖母一个人关爱他。正因如此,作者提前懂得了人间的冷暖,成长成为一个很独立的少年。
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己的幸福:拥有一个完美的童年。我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我会更加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4
童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又像一首欢快的歌,娓娓动听、欢欣雀跃。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能够如歌似画、充满快乐。
《童年》中的阿廖沙却有一个充满噩梦的童年,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面对苦难生活的。
阿廖沙在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来到了外祖母家,可好久不长,阿廖沙刚生下的弟弟也去世了,他爱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但这并不是他艰苦命运的终结,阿廖沙两个自私残暴的舅舅常为了钱财争吵、大打出手,不久妈妈也丢下阿廖沙离家出走。这样的生活使阿廖沙的内心充满了困苦和恐惧,同时也渴望爱和温暖。慈爱的外祖母给带来阿廖沙快乐和温暖,正直的老长工教会他面对困苦生活,纯朴乐观的茨冈带给他纯洁的友谊。
这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阿廖沙失去朋友“小茨冈”的情节,这让我想起了我童年的伙伴“小白”,它虽然是一只狗,但它陪伴我度过很多快乐的童年时光,它是那么美丽、纯洁,但有一次它走丢了,我很伤心、很自责,我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它,有时在梦里我会梦见它回来了,扑到我的怀里。今后,我会像阿廖沙一样坚强,虽然伙伴离开了我,但是我要懂得放下,不能沉湎于伤痛,要坚强地走下去。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我知道了生活有时是黑暗无光的,但光明和希望一定在远方,只要勇敢地坚持,充满信心地走下去,美好的明天一定触手可及!
《童年》读后感5
在《童年》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姥姥。因为姥姥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一位温和慈爱的人,总是愿意无私地帮助大家。而且,姥姥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困难。她很疼爱阿廖沙,当阿廖沙被姥爷用枝条抽过痛的昏迷后,她会细心地照顾着阿廖沙,还会给他讲各种童话和民间故事。
而姥爷却不同了。矮小干瘦的他非常自私,整天欺负着自己的家人和干活的人。而且当他有钱时,每天都自以为是,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当家里变穷后,他更小气贪财了。有时甚至把自己的亲人也赶出了家门。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位小主人公,他就是——阿廖沙。阿廖沙是一个善良又正直的孩子,他能勇敢地面对黑暗的环境和重重困难。他同情弱小、贫穷的人,他爱姥姥,爱学习,更热爱生活。
当阿廖沙因为长了天花被人们绑在顶楼的柱子上时,姥姥就承担起给阿廖沙喂饭的责任;当阿廖沙从顶楼跳到雪地上,双腿失去知觉时,姥姥又每天陪伴着他;当姥爷和姥姥分完财产时,阿廖沙就开始和小伙伴一起捡垃圾,帮着姥姥赚钱。
读完《童年》这本书,我真觉得自己是一个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因为书中的阿廖沙在这个黑暗的环境中,还能勇敢地面对生活,而我在这么好环境中却不努力。
我一定要向书中的阿廖沙和姥姥学习,做一个正直又善良的好孩子!
《童年》读后感6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童年》读后感7
当我被几十个一气呵成、曲折紧张的狼的故事所吸引,当我开始向往神秘美丽的腾格里,当我开始抛弃对狼凶残、暴戾、贪婪、狡猾的定式印象,外来人却愚蠢而粗鲁地把所有的美好破坏殆尽。《狼图腾》就是这样一部悲剧。
不得不说,《狼图腾》是一本“旷世奇书”.说它旷世,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完整描述草原狼生活的小说;说它神奇,是因为它包涵了很多人们未知的哲理和谜一样的传说,照亮了一个又一个人们视线不及的角落。
但是,我更倾向于将它称之为一首挽歌,一首草原狼的挽歌。我不谈学者对于狼图腾的研究,不谈狼图腾和民族性格的关系,就仅仅从我的角度来欣赏这部小说:它以草原狼恢弘的气势、睿智机警的性格开篇,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狼草原霸主的地位,以草原狼在额仑草原的消失作为尾声,又给了它一个悲剧性的结尾。
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出草原人民对腾格里的崇敬、对草原狼的崇敬、对草原自然法则的崇敬,他们遵循着草原平衡的规律,通过狼来维持着千百年的草原生机。其实,这难道不是我们如今一直在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吗?可是,如今,当人们意识到要保护草原、保护狼群的时候,草原已经沙化,狼群要么被残害、要么已经逃出边防线,此时的额仑草原已经贫穷的几乎一无所有。大家痛心,可是痛心有什么用,始作俑者不是自己又是谁呢?
草原虽然拥有悲剧的结尾,但它同样拥有华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让我们看到了那种游牧精神,那种草原上的生灵所特有的性格,不管是狼群还是野兔,它们都有着自己坚挺的脊梁,都能都承受住生命之重。
其实,在此当中,最让我崇拜的还是那草原霸主——草原狼。我崇拜,大家崇拜,这也许就是狼图腾产生的根本原因吧。狼在草原上被神化了,在我的心中何尝不是一样。在草原上,狼群捕猎,伺机行动,定准目标,等到最好时机再迅速出击;狼群合作,那种齐心的架势是我们如何也掌握不好的;狼王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照顾家庭,保护族类安全;母狼博爱,有很多母狼养狼孩的事情被公诸于世;狼深思熟虑、沉稳机警的性格也完全不逊于人类……当然不得不说,狼群的报复心很强,但是试想一下,要是不去招惹它们,它们又怎会报复?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把狼与黑暗、恐怖、凶残联系在一起,“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等词语早就有之。于是,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经不知不觉给狼的地位定性了。但是,我犹记得意大利版狮子王中和蔼可亲的狼妈妈形象,片中让人深思的话语基本上是从狼妈妈的口中缓缓说出的,狼妈妈抚养小狮子辛巴,那慈母的情怀让我感触颇多。当然,还有一直在受大家欢迎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灰太狼形象,有人说是颠覆狼的行为,其实不然,也许只是把它美好的一面稍微扩大化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已。
现在,不妨扣问心灵,自己还觉得狼可怕吗?自己的性格中具有多少狼性的精神呢?面对困难时,还会犹豫不决不敢前进吗?要是觉得狼可怕的话,那就读《狼图腾》吧,它会把你的恐惧感转化成对狼的敬畏之情;要是性格中狼性精神缺乏,那就读《狼图腾》吧,它会给你输入狼性的精神血液,让你变得坚强勇敢、顽强自信;要是害怕困难不敢前行的话,那就读《狼图腾》吧,它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草原狼,什么才是真正的勇者!
封面上那对发着绿光的狼眼睛一直在注视着现实的世界,也在关注着我们的一切。抚摸一下,除了凹凸不平的粗糙感之外,仿佛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悲伤和无奈,也许它还想在那自由肥沃的额仑草原上飞奔,追逐属于它自己的图腾。
《童年》读后感8
寒假里,我读了高尔基写的“童年”深有感触。
高尔基的童年十分可怕,没多久就死了父亲,之后就住在外公外婆家,两个舅舅又因为他的到来闹着分家,也经常挨外公的打,他觉得只有外婆能在生活中带给他幸福,一些与他交往的朋友也能带给他欢乐,最后他的母亲也离开了这个世间。
童年一般是美好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就像一段如长龙般的噩梦,他的故事中经历的很多事情我都没有经历过,我的童年和他比较起来,我太幸福,我应该珍惜,应该知足。
我根本比不上高尔基,高尔基在这样的环境里都能成为大作家,更别说我这种环境了,回忆过去,我觉得很不知足。有一次双休日,我向外婆请求:“我想玩会儿电脑。”“十分钟。”“啊,怎么这么少,二十分钟。”我说。“不行,眼镜会坏掉的”“求你了。”我又说,“就二十分钟。”外婆犹豫了一会儿,同意了。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我感觉到非常的惭愧,太不知足了。
读了《童年》我感觉到做人应该要知足,要顺境更加懂得努力,珍惜当下。
《童年》读后感9
童年,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有快乐,有幸福,也有许多的悲伤。童年时美妙的,是充满阳光的……可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悲惨的。
高尔基三岁就失去父亲。失去了父亲,也就意味着失去父爱。他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一个外祖父经营的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他的头上。
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会打高尔基和他的外祖母,使他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但外祖父也有慈善的一面,比如书上说道:“外公那瘦小的身体轻贴着我,他开始讲自己童年的故事,他的话语沉重,滔滔不绝。”高尔基还说:“讲着讲着,他在我眼里的形象高大起来,这个干瘦的老头忽然变成了童话里的大力士,他独自一人拖着一条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是呀,这个干瘦的老头在我的心中的形象也高大起来,他好像什么都不怕,他像一座山。
高尔基的童年非常悲惨,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的每一滴美好的时光!幸福的时光!童年,本该是每个人最幸福、最难忘得时光,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却和我们不一样,没有快乐,也没有幸福,只有黑暗和阴影,这令人感到难过。
在这本书中,我十分敬佩高尔基的外祖母,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童年的心。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过后,不仅让我更加珍惜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童年》读后感10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他吃尽了苦头——年幼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自私、贪婪……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年幼的阿廖沙承受着失去父亲的痛苦,他被母亲带回家抚养,可是外公由于当时家族的衰落,连累到自己的亲人受到殴打、辱骂。这一切让尚未长大的阿廖沙很早就学会了斗争。幸运的是,在这个大家族中,外公和外祖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阿廖沙在外祖母的保护下成长,学会了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周围任何不幸的遭遇。
对于阿廖沙童年记忆的人和事,作者在叙述时,心情想必是沉重的,因此这部小说在整体上显得严肃。然而,这部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述,读后感这就给一幕幕悲剧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因此读起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气氛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我喜欢《童年》,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一个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知足,感恩现在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11
《童年》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讲述了阿辽沙童年的悲惨生活。
父亲去世后,年幼的阿辽沙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冷酷、吝啬、专横;两个舅舅整日为争夺家产而打架斗殴;母亲再嫁后生活仍旧不幸,直至病死……阿辽沙11岁开始为生计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在阿辽沙压抑的童年生活中,慈祥善良、刚强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广的外祖母,乐观聪明的伊凡,知识份子“好事情”,正直的格里高里,都像明灯一样温暖着阿辽沙幼小敏感的心,并使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童年》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国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
《童年》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姥姥,因为她让我感觉很温暖,像是自己的外婆一样,对我照顾无微不至。现在的小朋友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甚至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像阿辽沙童年的时候,没有粮食,没有衣服,只能自已做,但他不向困难低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作家。如果我是阿辽沙,我早就叫苦叫累了,我非常佩服他。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将来要为祖国作出贡献。
《童年》这本书告诉我们,就算自己生活的再苦再累,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努力去实现梦想。
《童年》读后感12
大家知道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吗?今天,我就为大家推荐其中的《童年》。这本书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情与坚强。
《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中的故事。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甚至是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一面勾勒出了小市民的庸俗自私、空虚无聊的真实画面。另一面展现出一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动的情节有许多,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段话——“她一下子把我从黑暗中领了出来,走进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耀眼的光环!她是我永远的朋友,是最了解我的人,我和她最知心!她无私的爱引导了我,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的勇气。” 作者对阿廖沙外祖母的描述让我也融入到了故事中,有着深深的共鸣,因为我的奶奶也同样带给了我光明和勇气。这种爱的激励是一种强劲的动力,它能让人克服重重的困难。
高尔基的《童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了解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少年。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对我来说都无比亲切,也令我感动。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快来读一读吧!
《童年》读后感13
高尔基的童年,悲惨的让人无法想像,可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坚强的活着,为我们留下了这本永垂不朽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童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当时人民生活很苦!4岁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快乐乐H的长大啊!可是高尔基却并不是这样,他的父亲死了,只能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那慈祥善良的外婆来到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本来以为高尔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谁又曾想,他的外祖父专横暴戾,经常遭受他的毒打,还好有善良的外祖母处处维护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朴实而又善良的小茨冈,每次都用他的胳膊替高尔基接下那一鞭鞭冷血无情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高尔基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高尔基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童年》读后感14
曾在《南昌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心胸顿时为之豁然开朗,这篇文章题目是:《爱是最大的出息》,读完后,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具有力量,我们要学会感恩。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的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取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像个旧社会的小民闺秀一样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的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淹没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起了她的学费。从此,她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母亲。
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水湿眶了。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
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理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的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
读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我想:哎,我无法文章中的女孩比较,我真是自愧不如。女孩无时无刻都在想自己的母亲,为了母亲,为了感恩,他放弃了一个有一个机会,然而,我享受着父母的爱,还是那么不懂事。这也让我想到了隔壁王爷爷,王爷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可她很寂寞。常常找我爷爷聊天。只有到过节时才回家。这个时候的他是最快了的,和儿女们聊聊天...。那时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以为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是理所应当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想对她们说:“我爱你们!”
《童年》读后感15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有人的童年是快乐的,就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缤纷绚丽;有人的童年是充满激情的,就像海里的浪花,汹涌澎湃。而《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则是凄风苦雨浇灌下的花朵,充满了忧伤与辛酸。
三岁时,阿廖沙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佛格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也变得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在这样一种充斥着残暴和仇恨的生活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里,阿廖沙仍然能够感受到人间的一丝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母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幼小的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此外,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正义的力量和支持,使他在哀怨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童年》是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中许多故事情节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对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大为神往,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读完这段故事,当我掩卷深思的时候,一种隽永而深沉的感受涌上心头。生活是令人称奇的,这不仅因为在黑暗的社会中尽管滋生仇恨的土壤是如此深厚,然而毕竟在阴霾中仍然顽强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力的人性,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终将唤起我们对新生活的渴望,相信正义的、人道的曙光终会降临。
《童年》里所描绘的生活,那黑暗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往。缅怀过去是为了开启未来。人类之所以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孱弱走向富强,是因为我们能够在暗夜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发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寻找到人性的光芒,能够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读完《童年》,我感到自己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从小不愁吃,不愁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拥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而我却在幸福中迷失了自己,甚至觉得自己的童年几乎与快乐绝缘。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童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总会战胜,黑暗终将过去,太阳总会冲破迷雾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即使你眼前可能还有乌云,即使你的生活也许还有悲伤,但只要挺直身躯,用善良、乐观、友爱的心态对待生活,那么,你一定会迎来一个充满幸福美好的的明天。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昆虫记七年级读后感600字(精选32篇)2023-08-26 20:59:37
护士1分钟自我介绍面试2023-08-10 17:00:17
刚入职员工自我介绍自己2023-08-11 11:07:16
考研面试复试的自我介绍怎么说(通用9篇)2023-08-24 02:38:41
昆虫记七年级读后感600字(精选32篇)2023-08-26 20:59:37
朗读者的读后感范文(精选六篇)2023-08-11 07:33:10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六篇2023-08-20 06:54:44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