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1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来也算是个幸福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个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舆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裕,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如果没有婚姻制度、如果没有生下爱儿、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但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体面的游戏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爱情。
可是,最后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难道不是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2
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伏伦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伏伦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后与列文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伦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陶丽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陶丽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书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总觉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长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长的缩影吧。
安娜和伏伦斯基因为爱情,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这样,值得吗?究竟爱是什么?
我欣赏为爱,义无反顾;但不赞同。一切以爱的名义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负责。爱是责任!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3
火车呼啸而过,那亮光,那原先照耀黑暗的一切光亮,噼啪一声,变得昏暗了,永远熄灭了。
优雅高贵的、生机盎然的安娜,走向了卧轨自杀。
仿佛溺水的人沉浸在幽深的黑暗中,挣扎于纷繁纠结的水草里,最终看着生命的最后一个气泡湮灭在那遥不可及的光亮间。
她飞蛾扑火般的爱情燃烧了自己的生命。从最初的优雅风情,纯真又诚挚,到最后陷入神经质般疯狂的妒忌和猜疑中。不得不说是她心中的执念让她疯魔。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佛家有言如是。慈悲的佛是在说:亲爱的孩子,不过分执着于爱,不要迷失于恨,云淡风轻才能追求生命的解脱。
生命之弦华美而珍贵,只有充满柔情的手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我们是需要爱的,我们需要丰沛的情感来点缀这冰冷的世界。但尘埃中蒙头追逐的人啊,又总是容易忘记,水满则溢,过犹不及,担负太多,生命自然无法承受。
安娜之死,于我们这些无关紧要的旁观者而言,是一次华美而壮烈的英勇就义,她用生命“挺身反抗人生无涯的苦难”。于她自己而言,却是一场一败涂地的豪赌。凡是有果,则必有因。扼腕叹息之余,与朦胧泪光之中,我却也隐约了悟:正是因为作文https://Www.ZuoWEn8.Com/追求的太多,安娜才最终压垮了她自己。
于上流社会那一片虚伪泥沼中,安娜勇于放弃荣华的地位转身奔向爱情和自由,这样纯粹又热烈的勇气便是她迷人魅力的源泉。可事实上,她高估了她自己,在狂热爱情的驱使下,她于某一瞬间奋不顾身,可随后却又胆怯畏缩。
她以为她不在意,可上流社会的议论纷纷让她在意得要命;她以为她可以割舍,可她还是拖着不离婚,因为放不下自己的儿子;她以为她不屑,可她还是拼命维护自己的美丽,哪怕内心焦灼如火……
安娜太贪心了,红玫瑰与白月光,她都想要。既要爱情,也要名誉。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精力去维持。于是一日日,安娜熬尽了自己的心血,迷失,焦虑,渐至沦丧,终究一败涂地。
人不可为贪欲所控制,这是众所周知的,可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世界是平衡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欲有所得,必先有所弃,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生命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安放那些对自己真正弥足珍贵的东西。
敢于追求是勇气,敢于舍弃则更是有魄力。“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浮世中美好的世物千千万,繁花丛中只需得一两朵来装点生命便足矣!
柔软又脆弱的生命,丰沛又坚韧的生命,愿你善待它。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4
她倒在了枕木的沙土和煤灰上。倒在了迎面而来的火车车厢下。
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我想不仅仅是那肉体脆弱,就连那灵魂也是脆弱的——丈夫的无情与可恶使安娜忍受着极度的煎熬;他人的欺骗使安娜彷徨与希望和绝望之间;家人的隔离感使安娜倍感孤独与伤心。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本属于安娜,热情善良、朝气蓬勃的她在同官运亨通的卡列宁结婚后,她的生气就被压抑了——“做官机器”卡列宁虚伪冷酷,醉心于仕途,但我也不能全盘否定,卡列宁其实是有时可恶的,有时善良的,他也愿意答应安娜——和伏伦斯基和好。卡列宁爱着安娜,但他的做法是尤为不对的,当安娜提出要离婚以摆脱这种生活时,这种爱便被恨取而代之了。
人也是一样,它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变化着的,或许时时刻刻都有着微妙的变化,当然一些完全没有良知的人是不符合这条道理的。例如安娜,她就是一个敢反抗封建社会的一位勇敢女性,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以正视险恶的环境——仍穿着上流社会的贵族衣服,但她的声誉早已与她从前大不相符了,不是因为她可恶,她令人讨厌,或许是贵族们认为安娜太不守妇道了罢,但也并不是指上流社会的人大都很可恶,只要心里有良知的人都会同情安娜、喜欢安娜。但安娜也有软弱的一面,卡列宁那些宗教观念想一副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安娜的思想,使她在幸福的这个问题上矛盾重重。
与安娜有着同样品性的人便是列文,他同样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在地主中属凤毛麟角,他想办法让自己与农民们平等。他劲头十足的去弄农业改革,亲自下地干农活,不断探索试验,但最后仍旧一事无成。家庭生活美满的列文在物质上什么都不缺,只是那精神是机器苦闷的。他抵挡不住死的诱惑,以致把绳子藏起来免得自己上吊,不将手枪随身带在身边以免得开枪自杀。
列文的种种如同悲剧的行动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他将自己心情带入文章中,犹豫盈满了托尔斯泰,列文也是这样,托尔斯泰借着列文的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可见托尔斯泰的精神危机已经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
托尔斯泰他对爱憎是分明的,所以将卡列宁与一些上流社会的虚伪、残酷和自私与安娜的真挚善良作对比,以反映一些没有良知的人。
我想,安娜的脸上一定带着幸福的光辉,她不仅仅希望自己幸福,也希望别人幸福。,安娜·卡列尼娜的美,从高贵典雅聪慧美丽到单纯善良从容开朗,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尽展她独一无二的美丽。她和卡列宁同样富有正义感,对当时不公平的社会愤愤不平,无论如何也不愿同流合污,他们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但对抗社会的后果是悲惨的,列文坚持探索一种新的道路,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读这本书时,有时不禁看到了自己,在安娜身上看到了自身的好坏,在毫无遮掩的内心世界里,我摆脱所有虚伪,以使内心得到解脱,在书中,内心是自由的,但是,我更想把内心真正的想法告诉别人,自己一个人憋得太苦闷,有种压抑包围着,冲不出去,但又不愿放弃,内心是纠结的,是矛盾的,怨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做的决定,矛盾也就矛盾罢。
回望安娜渐行渐远的身影,最终还是熄灭了……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5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基季最后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后,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寻找一下答案吧。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仓库文员工作总结范文五篇2023-08-21 04:13:29
高考古诗词鉴赏辛弃疾五篇2023-08-13 17:53:06
大班找春天活动方案最新五篇2023-08-12 10:10:40
白鹿原读后感作文五篇2023-08-24 16:46:45
白鹿原读后感作文五篇2023-08-24 16:46:45
城南旧事读后感作文精选(七篇)2023-08-26 19:14:26
名人传读后感心得800字五篇2023-08-19 03:51:5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