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福州本地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呢,以下是福州本地传统文化的介绍参考。
一、福州本地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
地方方言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饮食文化
福建由于自然条件好,山珍海味、稻薯蔗茶和各种亚热带水果,应有尽有,福建人民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烹制出脍炙人口的珍馐佳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待客习俗方面,福建人以热情好客著称,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名吃:崇武鱼卷、佛跳墙、荔枝肉、鸡汤氽海蚌、醉糟鸡、白斩河田鸡、海蛎煎、武夷山岚谷熏鹅、半月沉江、淡糟香螺片、醉排骨等。
传统节日
福建节日民俗千姿百态,包括了以农历记时的传统节日,以公历行事的纪庆节日,以及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的重大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且在1949年后,政府规定了一些特殊的、有意义的日子为新兴节日,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更丰富了纪庆节日的内容。福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与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除夕等等,与汉族大致相同,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节日节俗。
嫁娶文化
福建传统结婚习俗流程:旧时在福建民间,各地礼俗也不尽相同,但仍大抵取“六礼”之意。通常,从议婚到完婚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劝嫁、催妆、迎送亲、婚礼、下厨、回门等步骤。其中,提亲、合婚包含有纳采、问名的内容;定亲、送聘相当于纳吉、纳征;送日子含请期之意;迎送亲类似于亲迎。除了这些一般性的婚姻礼俗外,福建民间尚有多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和礼仪,诸如童养婚、招赘婚、服役婚、交换婚、转房婚等等,其中有一些是婚姻陋俗。
福建现代结婚习俗流程:订婚→嫁妆→接亲→见长辈→第二天回门。
生活禁忌
全国各地区均有一些禁忌,但是在福建,饮食禁忌尤以闽南为多,比如忌吃饭时撒米粒或吃完饭碗内残留米粒,民间禁忌浪费粮食,闽南俗谓“糟蹋粮食遭雷打”(华安)。漳州人俗禁吃东西时不能看镜子,俗信吃饭时看镜子,以后讲话会口吃。莆、仙、漳、泉一带,忌把筷子插在饭上。厦门渔民至今还有一种祖辈相传的不准把碗、筷丢下海的习俗。各地均忌饭后倒扣碗。安溪人认为,倒扣碗乃祭祀神鬼时的举措,以示弃碗给鬼神,与之一刀两断等等。
服饰文化
据考古发现,青铜器时代,闽人已初步掌握了棉、麻纺织技术。汉代以后,服饰渐趋汉化。隋唐至宋代衣着仍沿唐制,男装为圆领袍,裹帕头,着长靴,女装为上衫下裙。元代以后,福建人服饰质料的棉布比重增大。明代,平民男子一般穿掩胸腋下结带的杂色盘领衫和宽裤头阔裤脚的杂色布裤,妇女则穿掩胸宽袖圆领衫,系长裙。清末至民国初年,汉服、中山装、长袍马褂乃至西装革履混合杂处的情形。近代以来,福建服饰的发展新潮迭起。从服装款式、发型、首饰、鞋帽到伞、扇、巾帕等用具的使用习惯,无一不体现着时代特色。
传统戏剧
梨园戏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和演出规制。分小梨园(七子班)和大梨园的“上路”、“下南”三个流派,每个流派各有号称“十八棚头”的保留剧目,保存了《朱文》、《刘文龙》、《蔡伯喈》、《王魁》等25种南戏剧目。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闽剧的音乐唱腔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组成,演唱时男女均用本嗓,以高亢激越、朴实粗犷为主要特点,同时亦不乏细腻柔婉之处。闽剧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戏曲声腔流变史和福州地方文化发展史的研究中,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甲戏
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剧目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使用的乐器分文乐和武乐两种,文乐以唢呐为主,辅以品箫、洞箫、二弦、三弦、琵琶等;武乐包括百鼓、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响盏、小叫等,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的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海内外有着极大的影响。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提线木偶戏
泉州傀儡戏是泉州乃至闽南语系地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以其独特技艺和精彩演出,成为一般民众,乃至士大夫文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在泉州傀儡戏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大量古代泉州地区民间婚丧喜庆及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并且也保存着许多宋元南戏的剧目、音乐、演剧方法、演出形态等珍贵资料。因而,对“闽南文化学”、“闽南方言学”与“宋元南戏学”等,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屏南平讲戏
屏南平讲戏是闽东方言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高腔剧种,系由明末清初流行于闽东北民间、别称“肩头棚”的“驮故事”表演发展而来,普遍流传于福建省屏南县一带。其艺术形式比较简单原始,唱腔中多有当地民歌俚曲及道腔释乐的成分,演唱时只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其传统剧目和表演艺术是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其他著名的传统戏剧:莆仙戏、潮剧、永安大腔戏、四平戏、泰宁梅林戏、闽西汉剧、寿宁北路戏、尹派越剧、晋江布袋木偶戏等。
民间文学
畲族小说歌
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小说歌作为长篇故事歌,是畲族民众创造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和文化载体。以其内容来看,畲族小说歌大都取材于我国民间戏曲、曲艺中流传的故事,而与畲族的日常杂歌有别。由于畲族小说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明快,音韵和谐,不用典故,不事夸张和粉饰,融叙事、咏物、抒情为一体,朴实真切,因而得到畲族民众的广泛认同。它不仅是畲族歌谣中的精髓,也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和闽东地区最有特色的艺术类别。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侨华裔居住地,是历代闽南百姓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形成的民间文学形式。闽南童谣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是帮助儿童学习语言、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省其他著名民间文学:陈三五娘传说等。
传统音乐
畲族民歌
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习俗和语言,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唱山歌成为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歌俗主要有拦路情歌、来客“比肚才”、“做表姐”、“做亲家伯”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泉州南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闽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闽南人聚居之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北管
泉州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在乐句、乐段、乐曲结束处常使用衬词“哎哟”。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音”的誉称。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省其他著名传统音乐:长汀公嫲吹、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莆仙十音八乐等。
传统舞蹈
泉州拍胸舞
拍胸舞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浮桥、江南一带及泉州、金门等地。拍胸舞形式比较简单,仅一二人便可随时随地随意起舞。拍胸舞传统的舞者为男性,头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动作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夹、跺为主,部位集中在胸、肘、腿、掌等处,基本体态呈拔腰挺胸之势,全身跳跃,并辅以雄健的蹲步和怡然自得的颤头动作,构成粗犷、古朴、诙谐、热烈的风格。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浦南古傩
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镇流传的“浦南古傩”又称“大神尪”,是一种古老的傩舞形式。浦南“大神尪”最早是当地居民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增加了迎祥祈福、酬神纳吉的功能,演变为传统的民俗活动,在逢年过节、重大庆典、祭祀或民间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大神尪”的表演。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省其他著名传统舞蹈:大田板灯龙、邵武傩舞、莆田九鲤灯舞、高山族拉手舞、龙岩采茶灯等。
传统曲艺
福州评话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其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三类。节目繁多,按题材通常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5种。从伴奏乐器的形制、吟诵表演的方式、独特的曲本体裁和传统的话本题材等方面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称为古老曲艺的“活化石”。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讲古
讲古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流行于福建省厦门市及周边地区。它产生于清代中后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讲古运用闽南话丰富的词汇、特有的韵律及谚语、俗话、掌故、歌谣等谈古论今,让听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自然而然掌握闽南历史、风俗、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因而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其他著名传统曲艺:福州伬艺、锦歌、答嘴鼓等。
传统体育游艺
建瓯挑幡
建瓯挑幡是福建省建瓯市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建瓯挑幡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双重功能,其多姿多彩的表演既展示力量,又体现技巧,表演时配以古典服饰和民间锣鼓音乐,豪放中不失典雅,展现出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相交融的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研究价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德霍童线狮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线狮表演之前,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局均由人工操作。绳索的穿结是线狮表演的关键环节,每一个穿孔动作都必须细致认真。霍童线狮堪称中华绝活儿,发掘抢救和保护霍童线狮,对认识和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其他著名传统体育、游艺:五祖拳、地术拳等。
传统美术
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其主要题材有辟邪消灾、祈求吉祥、历史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漳州木版年画先在木质平板上镌刻画稿(分色版和墨线版),而后以短版法套印于纸上。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为全国所独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是在福建省莆田市境内生产的木雕艺术品的统称,材料以龙眼木、黄杨木、檀香木以及红木为多。莆田木雕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唐代已经开始采用莆田木雕装饰建筑,还用于佛像和刻书。莆田木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尤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三重透雕等传统工艺闻名于世。因材料不同,龙眼木雕、黄杨木雕、檀香木雕、红木木雕均显出各自的风格特征,其作品多为富贵之家所珍藏,并吸引了许多海外古董商前来购买。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软木画
软木画又名“木画”,是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的别称。软木画源于自然,画面中时见宋人笔意,场景生动逼真,意境高古深远,风格清隽秀雅,呈示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的艺术境界,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其他著名传统美术:漳浦剪纸、泉州(李尧宝)刻纸、柘荣剪纸、浦城剪纸、惠安石雕、漳州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莆田留青竹刻、泉州花灯、安溪竹藤编、永春纸织画、错金银等。
传统技艺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福建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一千三百多座,堪称“土楼王国”,汇集了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是土楼建筑的典范。成千上万的土楼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南靖美丽的大地上,形成一道美妙绝伦的风景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古老的夯土墙技术,是中原夯土板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提高的技术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实物,堪称建筑一绝。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纸制作技艺
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盛产毛竹,有着丰富的造纸原料资源。将乐生产竹纸历史悠久,其中以龙栖山的“西山纸”最负盛名,这种纸早在唐宋时期即已闻名四海,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西山纸的手工制作流程较为繁复,由砍嫩竹、断筒、削皮、撒石灰、浸漂、腌渍、剥竹麻、压榨、匕槽、踏料、耘槽(打浆)、抄纸、干纸、分拣、裁切等28道工序组成。西山手工造纸技艺是中国古老手工造纸技艺的重要一支,在福建及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雕版印刷技艺
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至清代达于鼎盛,它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务各村及马屋村。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则是我国雕版印刷术的重要代表,其中凝聚着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它是中国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的实录和见证,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其他著名传统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等。
传统医药
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
片仔癀始创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因其疗效显著,切一小片即可消肿退癀(“癀”是闽南方言,意为热毒肿痛),故名“片仔癀”,具有消炎、解毒、镇痛等功能,主治范围也由外科疮疡而扩大到治疗肝胆疾患。数百年来,片仔癀随漳州民众迁徙移居南洋而走向海外。201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其他著名传统医药:林氏骨伤疗法、灵源万应茶、永定万应茶、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等。
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风格
秦汉以来,在福建设置郡县,中原人口陆续迁来,民用建筑逐步发展。随着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在城市建成街坊,农村形成集镇。福州的三坊七巷于唐代初具雏形,以后历代的达官贵人陆续兴建深宅大院,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其他古城也有类似的院落式宅第,规模大小不同,空间宽畅,平面布局对称,均有三进至五进,厅堂居中,两边为厢房,房屋多数为石基木构或砖木结构平房,少数为楼房。一般城市民居则以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占多数,简陋而且拥挤。农村民居,除别具风格的闽西、闽南地区的土楼和少数地方绅商、较富有的海外华侨建有宽敞的住宅外,一般民居多数是简陋的木结构或土木结构房屋,少数是砖木结构和石木结构。
近代建筑风格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传入,先后在福州、厦门建起领事馆和洋行,在沿海城市和内地的主要县城建起教堂、教会学校和医院,结构和造型采用欧洲风格。随着商业发展,福州、厦门建成新的商业区,漳州、泉州也有新的发展。在福州的鼓楼、台江、仓山兴建10余幢混合结构的多层建筑,厦门的中山路、思明路兴建了商店、旅馆、酒楼、剧场等建筑。厦门、漳州、泉州和闽西、闽南部分县城的主要街道两侧建起砖木结构或混合结构的骑楼式商业用房。晚清及民国时期,由政府出资、爱国华侨捐资和群众集资兴建了一批学校、医院等公共福利建筑。
代表建筑
福州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与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特色文化
福建妈祖文化
妈祖是以浙江、福建以及台湾为中心,扩及琉球、日本本土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沿海一带的海神信仰。妈祖影响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岛传播,历经千年,对东亚海洋文化及南中国海产生重大影响,称为妈祖文化。妈祖原名林默,排行家中老幺,聪慧过人、沉默不多言,终身未婚,后常于海涌风浪显灵、台风转弯、保祐平安航行,世人认为是“护国庇民”的海洋守护神。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为闽南人自古不断发展至今的民族内涵、思想与习俗,主要分布于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广东海陆丰、台湾、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闽南文化有其特殊性质,且内涵丰富,历史上曾经先后融合了闽越文化、华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南洋文化、西洋文化以及日本文化。十七世纪开始,闽南文化开始随着闽南人往海外移民发展,并成为东亚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至今为台湾,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主要文化。闽南文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了闽南语言,闽南民间风俗,闽南口传文学,闽南民间艺术,闽南民间工艺,闽南民间医药,闽南家族制度,及闽南小吃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它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现有总人数约为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客家文化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很强的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福建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船政文化
福建的船政文化是指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产生的以求强图富的文化浪潮。福建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马尾船政文化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海丝文化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重要起点,拥有底蕴丰厚的海丝文化载体,多元的海丝文化舞台。海丝文化不仅是福建的文化品牌,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福建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海丝文化,积极打造海丝文化品牌,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文化
主要宗教
福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五大宗教和众多本土民间信仰。佛教和妈祖,清水祖师等信仰人群占多数,佛教寺庙数量和僧尼人数居全国首位;国务院首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有14座,占全国总数约10%。此外有三所宗教学校:福建佛学院、福建神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本土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众多;信徒众多、影响深远、所供奉神灵庞杂、海外联系密切、为国内之最;最有影响的三大民间信仰为:妈祖、临水夫人、保生大帝
二、福州市简介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等称号。
福州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8%。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三、福州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接莆田,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地形地貌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山地、丘陵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2023年福州的房价现在是多少钱一平方米,会不会降价还会涨吗
2024年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新生开学时间在哪个校区及军训时间安排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54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2:42:28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2:39:11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2:35:24
浙江高考排名566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2:30:29
天津高考排名69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2:25:12
河南高考排名1348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2:19:59
六安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13 14:06:19
宿州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27 01:51:17
阜阳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19 04:10:01
滁州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19 12:06:17
六安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13 14:06:19
宿州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27 01:51:17
阜阳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19 04:10:01
江苏盐城怎么样 有发展前途吗2023-08-13 01:29:39
江苏盐城怎么样 就业机会多吗2023-08-15 08:42:53
南平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2023-08-20 22: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