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课题研究报告十五篇)

时间:2023-08-19 16:18:16 文/王明刚老师 报告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课题研究报告1

  【摘要】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比较研究,促使幼儿教师教育培养院校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的最佳选择。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研究报告

  一个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中、职后都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用“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自主的、情境化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智慧经验的体现。由此看来,把好实践能力培养关,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准入、考核、工作等方面能持续发展。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几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xx年,以下简称《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xx年,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20xx年,以下简称《规程》)等新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幼儿园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挑战,与幼儿园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更是成为师范院校教师们备加关注和探究的课题。《专业标准》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其中就包括“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全国不少省市的幼儿教师国家编制招考更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仅幼儿教师教育培养院校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幼儿园更加重视,因为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的最佳选择。

  如何以学生为本,参加实践,教学研讨,系统引领,全程体验,在有限时间内、最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缩短其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石,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活动设计”课程是各个层次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了传递3~6岁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任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挺高,教师不仅要有关于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非常熟悉。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是幼儿园师资建设的核心任务。纵观历年来的各种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对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比较研究甚少。一直以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规律不是“知识模式”,就是“技能模式”,而且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居多。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职前培养)以及幼儿园教师参与的各种职后培训就可见一斑。因此,该课题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二、研究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旨在从教育全实践的角度探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有如下两方面的假设:

  (1)职前幼儿教师(师范院校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可能会超越职后幼儿教师(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同一名幼儿教师,在职前与职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不一定就要成长在公办园中。

  (二)现状调查

  我国幼教师资质量不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学历层次普遍比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要低,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弱,很多都是非专业师资力量改行来任教。职后培训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培”和“省培”,但多人集体听讲座的形式,只能是扩展视野还可以,真正有效提高每一位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恐怕还要打个问号。实际工作中,职后幼儿教师依赖现成的《教师指导用书》中设计好的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居多。不管是职前还是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均堪忧。

  职前幼儿教师一般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方法提炼+演练实践”的模式,借助案例,来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每个内容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儿童诗)、情境表演、弹琴、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并根据教育活动设计内容进行穿插渗透展示。

  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培养职前幼儿教师时,会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一线幼儿园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的频率及时间,突出学以致用,跟踪指导。关注见习后学生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汇报、研讨,及时提升学生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明确授课要求,即以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形式设计并完成每一节课。

  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也不容乐观。从最近一次的幼儿园特级教师评选现场来看,在规定的45分钟内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并展开说课,几乎没有出彩的教学设计内容,整体水平偏低,作为特级教师在教学方面还要起引领作用,令人堪忧。但是,在全省幼儿园教学能手比赛的现场,能看到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设计,看来给的时间充裕,教师集体研究,领导重视,教研共同体多次磨课,还是有利于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的。

  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从国培情况看,主要有这么一些方式:

  1.观摩交流、集中研讨

  安排职后幼儿教师置换到示范园跟岗学习,或由示范园的优秀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传授教学经验,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

  在加强实践能力培训的同时,着眼于观念转变和理念更新,实现示范课—听课—评课相结合的园本教研机制,以此方式提升职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学术报告、专题讲座

  听取专家讲座和优秀一线教师主题报告、讲座等方式的理论,与专家交流、案例分析(主题式视频切片)、主题研讨、设计教案、撰写教学论文、模拟上课等方式获得参与式体验和实际问题操作与解答,以此帮助职后幼儿教师拓展视野、提高教育活动设计的技能和素质。

  3.课例研究、能力发展

  两个以上的学员为一个小组,确定教学内容、备课、授课、评课和反思、修改教案,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班授课、进一步评价和反思、分享结果。课例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它以行动研究为首选方法,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这种实践性强、重互动、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恰好能够适应幼儿园教学和教研的特点,通过将课例研究引入幼儿园,可快速解决当前职后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4.实践教学、现场诊断

  为每位职后幼儿教师提供三种形式的真实课堂实践教学:第一,对每位职后幼儿教师进行课堂话语表达、教师反馈、学习策略指导、启发式教学、课堂导入、教师提问等教学技能的微格训练。第二,每位职后幼儿教师必须参与由“设计、试讲、评课、再讲、再评”等环节构成的“一课三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第三,每位职后幼儿教师须参与现场说课一次,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现场诊断和评选优秀教学设计。

  5.脱产研修、顶岗实习

  “幼教国培计划”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培训的重点之一,其模式是组织支教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示范引领学前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但是,以上这些方式大都是短期的多,开阔视野还可以,回到原位后基本上就抛之脑后了,没有一个长期机制来保证职后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置换脱产研修”也并没有给职前幼儿教师带来多大的收获,有的偏远农村一所幼儿园就1名园长和1名幼儿教师,在职幼儿教师来学习了,留职前幼儿教师1人顶岗,没人指点,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可想而知。

  (三)课题研究之背景与目的

  1.课题研究之背景

  前期在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课题20xx年度项目子课题《以分享阅读为载体促进教师成长研究》时,就已经对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进行过研究,该课题研究主要从成长途径、园本教研、指导作用三个层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提出5条专家引领的策略:专题讲座,让理论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现场指导,让实践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反思实践,让磨课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引领,促进不同职场生涯阶段的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网络教研,让交流引领分享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些研究结果都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除此之外,师范院校的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游戏理论”、“学前教育学”等专业课程也尝试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研究者都对此进行了追踪研究。1995年师范院校为职前幼儿教师开设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课程,本课题的研究者中有一直任教此课程的教师,发现单凭关于“教育活动设计”的上课拿学分,是不足以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而且在学习中,“方法”和“内容”的学习往往是分开的,理论的学习无法跟实践结合,学生无法就此建立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从教育全实践的角度(比如“走园活动”,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的联合研究活动)探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做好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一体化、连续性培养。通过工作现场的实践反思,统领知识与能力,在有限时间内、最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理论基础

  (一)“全实践”理念

  在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下,实践能力无疑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在“全实践”理念指引下,将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实践环节有机整合,通过工作现场的实践反思,统领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就是要在这种“全实践”理念的理论基础上进行。

  (二)教育生态理论

  本课题研究以生态学的视角,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运用联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直面教育热点问题,对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比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增强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校园共育”的合力,共同探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深入活动现场观察,同时与职前幼儿教师、职后幼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她们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路。研究者亲临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用现场观摩教学活动、拍摄、拍照、查阅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实验、访问等多种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汲取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并进行意义建构。主要两种研究方法如下:

  (一)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报告2

  一、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感受泥塑艺术之美

  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是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以创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着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狂夸张,简练概括。

  20xx年5月,课题组成员在关东古巷、老道外、哈尔滨学院等地进行参观,亲眼目睹了泥塑的制作过程及着色方法,也亲手体验了活泥、彩绘等制作过程。

  (二)、探究泥塑教学

  1、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泥塑艺术。美术专业教室是学生泥塑活动小组的主阵地,凸显泥塑艺术的特色,在教室里布置上学生的泥塑作品,使学生对泥塑由陌生到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校园良好的艺术氛围。

  2、切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泥塑教学内容:

  (1)课时的安排:

  A、每学期有十课时的课堂教学,讲解泥塑的特点,感受泥塑色彩的运用。

  B、每周安排泥塑社团活动。

  C、有特长的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有一小时的特长活动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定)。

  (2)内容的确定:

  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了解泥塑的特性;

  第二阶段:学习泥塑的基本形象,掌握民间语言特点;学会巧妙地

  运用民间美术的感觉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创作阶段,创作有自己特点的泥塑形象。

  (3)授课形式

  授课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兴趣课、个别重点辅导等形式。让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喜欢的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不喜欢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逐渐喜欢。

  3、在教学中感受泥塑的魅力

  将泥塑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以六、七年级的学生为主,让他们了解泥塑知识,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来感受它的色彩魅力,了解全国民间泥塑的特点,并对全国各地泥玩具的特色进行分析与对比。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了解泥塑的有关知识、制作过程、用途、寓意,对学习泥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眼界,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创作中能抓泥塑的造型、图案等特点,从中体会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我的主角》一课,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

  (三)、组建泥塑社团

  最让学生们开心的是风华中学在组建了一个“泥塑活动社团”,吸引了很多学生参加,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感受泥塑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术素养。

  泥塑作为东北地区的优秀的民族艺术,不论造型、色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保留了原始朴素的自然风貌和民俗特点,泥塑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的审美印迹。泥塑造型简洁、夸张、朴拙,洋溢着无限的稚趣美感和强烈的乡土装饰意味;整体明快绚丽、对比强烈,大胆粗犷,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泥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当地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较好地保留了本土的原始技艺,使之文化内蕴特别深邃。

  二、弘扬传统

  目前,一些地方的民间美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甚至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更严峻的问题在于,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不仅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民间美术的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处于萎缩的状态。在文化娱乐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多种民间美术正处日趋消逝的边缘。因此,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新鲜力量。

  三、初期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泥塑色彩特色教学方法,即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让他们从中体会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方面无不体现出特有的民俗审美情趣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泥塑作品的用色或大胆热烈,或素雅稳健,其色彩的配置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延伸、拓展了设色的内在性质,并在造型过程中强化了色彩的视觉含义,将特定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色彩外观融为一体。

  泥塑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色彩的选择上,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红、绿、黄为主,以简练的笔法涂染并用墨勾线,色彩鲜艳、喜庆,对比强烈;或仅以黑白两色,配合点、绘、勾、描的笔法。

  四、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困难:

  1.如何能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美首先是被人感知到,直观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为孩子准备更完善的创作体验工具和场地,使其能够更得心应手进行创作。

  解决的思路:

  发动家长的力量,积极地与各个方面联系。

课题研究报告3

  一、课题研究的的背景: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四、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xx.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1)用目标激发兴趣;(2)用兴奋形成兴趣;(3)用优势引导兴趣;(4)用意志强化兴趣;(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昌勇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点的挑战性。虽然课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研究,调查,讨论,制作等方面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在制作调查问卷时,要提什么问题也让我们想了好久时间,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但我们却不知该采取哪一种,在散发调查问卷时,许多同学都抱着懒散,无所谓的态度,让我们拜托半天才肯填写。我想,或许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敏感,很有压力吧!

  在这学期结束后,我接触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探索,蕴涵着无尽宝藏的学科。

  —牧园园

  研究性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如:团结认真,仔细的态度等。转眼间,两年已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忆,我只想为我的研究性学习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投身到学习当中,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奇妙的课,不久的将来,它会更好的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自己的梦想。

  —葛亮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课题。为此,大家都很高兴。同时,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们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产生伟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团体的成功,是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类需要合作,社会需要合作。那么,让我们人类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合作中去吧。因为,合作是伟大力量之源。

课题研究报告4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

  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

  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课题研究报告5

  20xx年8月至20xx年4月,我们大兴中学语文组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对“中考作文升格途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10个月的有效训练及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主要着眼于中考作文提升档次的研究,探索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途径,寻求中考作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中考作文不仅决定着语文的成绩,也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根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临场发挥失常,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对写作心中无数,拿不稳吃不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既高效又稳妥,实在是值得特别关注并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我们根据多年来中考所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

  造成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不外乎:

  1、给出“话题”,拟不出富有新意的、先声夺人的“妙”题“佳”题。而题目恰恰是首先进入阅读者眼帘的,若不能亮人眼目,定会遭人漠视。

  2、结构平淡无奇,嫁接组合不见新意;柳暗难逢花明,尺水之间掀不起波澜。

  3、语言或晦涩,毫无光彩,或普普通通,没有个性,不能吸引人。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结合教学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完整的训练,在审题、组材、语言的运用乃至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能得到突破,赢得发展,提升档次,从而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2、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用三个月的时间,16次训练,完成三个专题:

  “巧妙拟题,闪亮你的眼睛。”

  “精巧结构,震撼你的心魄。”

  “个性语言,陶醉你的情怀。”

  三个训练,使之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梯次递进,综合延伸。大面积提升学生中考作文水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使作文的档次升格,提供一批范文,化解迷津,提供一些方法,登堂入室,强化训练,一步步臻于化境。

  详细材料见附件一:《轻松升格愉快作文——中考迎考作文训练全过程》

  3、材料整合与分析

  针对训练及相关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加以总结,归纳筛选,找出经验和不足。

  二、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由于我们计划周密,安排妥当,学生从切实的训练获益匪浅,其写作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思路更开阔,不再局限于身边人,身边事,同学生病老师帮,一分钱拾来拾去,不是宿舍便是伙房。由身边而社会、自然、宇宙……无不可入视野之事,无不可写作之内容。

  文笔清秀了,清词丽句迭出,妙言巧语皆是,不再觉得写作是一件苦事、累事、烦琐事。

  创新的意识和欲望增强了,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写作的欲望,不用再一切靠老师指点,不拨不动。

  语言成熟了,个性化的语言让每一个同学都与众不同,各有魅力,尽展风彩。

  有了强烈的探究意识,学习的气氛浓烈了,不仅写作如此,连带带动了其他学习,使学生增强了主动性,为未来个人的发展,尊定了好的基础,部分学分自己组稿、自己投稿且收获颇丰。

  第一次调查大部分学生不知功夫该下在何处,特别是对题目的拟制,无人去作专门的思考。

  结构的安排,随意现象较严重。

  而个性化的语言,更不愿涉足。

  经过训练,90%以上的学生不仅知道功夫该下在何处,且能措置得当,着力打造亮点。

  2、教师受益

  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密切的关注教学、关注教改,有效提高了个人素质,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同台竞技,教师的威信无形中提高了,教师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部分教师深钻猛挖,多方寻求,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稿件。

  3、学校:学校受益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带动了一大批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他们或提供资料,或整合资源,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全校的研究风气为之一新。玩游戏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不仅减少了一些无益的扯皮现象,还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研究成果:

  1、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有《打造亮点引人注目》发表于《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枝红杏出墙来——例谈话题作文的拟题艺术》发表于《中学语文报》;《开发这一片沃土》发表于《语文学习报》;《巧拟·妙扣·活引》发表于《初中生优秀作文》。同时撰写一批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论文多篇,积累了相当一批写作材料。

  2、研究期间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个性鲜明的文章多篇,创作字数达数十万字。《零点调查——关注》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发表于《初中生阅读世界》;《责任是什么》发表于《作文导报》。

  3、学生多人在《语文天地网》创设个人发表页。

  作文的写作尽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无迹可寻,无处下手,只要抓住关键,由此入手,就完全可使你的文章得以改观。作文的升格是指在原来基础上的提高,更要抓住关键。一般来说考场作文之所以能引起改卷老师的青睐,首先要有独特新颖的标题,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割舍。其次,是新奇别致的结构,使人握腕,为之称道。再就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叫人涵咏再三,心向往之。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训练,不必占用相当多的时间,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学生即可以大大提升作文的水准,在中考中显露头角,脱颖而出。

  1、拟制新颖别致的标题,

  2、创新富有情趣的结构,

  3、展示个性化的鲜活语言。

  训练循环往复,突出中心,逐步提高,愉快作文,轻松升格。应该说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大面积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从中考一练可以看得出来,90%的学生的作文均较理想。

  当然,无须讳言,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有些作文的教学任务受到了冲击,部分影响了训练的效果。这些当在以后的训练和研究中予以关注,更恰当的安排训练的步骤。

  本来想通过训练编辑一套完备的合理、有序、实用性强的作文材料,为以后的学生作文轻松升格提供训练材料,但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理论水平的影响,未能如愿,当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补其不足,使材料更丰富、更详实、更有实用价值,且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准。

  三、问题思考

  课题主要解决的是形式上的问题,而作文却不仅仅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鲜活的内容、深邃的意境、火热的情感,形式也就毫无意义和价值,所以作文的升格还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审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更新观念,不断的提升理论素养,以更充实的储备,去参与、去实施,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驾御训练,研究新的途径,开拓新的渠道,为作文教学开创爽朗的新天地。

  本课题主要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那么初一、初二是否也可以进行呢?若进行应注意哪些问题?其心理发展、材料储备、语言历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课堂的设计是否可借鉴初三模式或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

  总之,作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我们相信,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不停思考的大脑,有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作文研究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参考文献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县教科室张锐主任的指导,参阅或借用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中学语文报》《语文学习报》等多家教育教学杂志的文章,在此一并致谢!

  五、主要附件目录

  1、《轻松升格愉快作文——中考迎考作文训练全过程》

  2、《打造亮点引人注目》《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3、《一枝红杏出墙来——例谈话题作文的拟题艺术》《中学语文报》20xx

  4、《开发这一片沃土》《语文学习报》20xx

  5、《巧拟·妙扣·活引》《初中生优秀作文》

  6、《零点调查——关注》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初中生阅读世界》;《责任》发表于《作文导报》。

课题研究报告6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由“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组成。在这三大领域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的教学相对较难,特别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宇宙》单元,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天体星空的内容,由于宇宙天体与小学生的生活所处空间较远,加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受限等原因,学习理解时往往比较困难,故本单元教学难点多,学习效果差。对教师而言,由于教师对宇宙天体教学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与支撑,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本身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然受现行教学评价影响,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故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灌输代替学生自主探究和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宇宙天体知识,感受到浩瀚宇宙无穷的魅力,而且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怕学情绪,继而影响到学生对探究宇宙的兴趣,与科学教学的根本目标相背离。如何改变这一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双怕”困局,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这一“双怕”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从教学内容看: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但其与我们的生活时空差距大(相对而言,宇宙中的时空是宏观的、抽象的,而我们生活的时空是微观的、具体的),对其中的现象缺乏具体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虽然本单元教学仅是宇宙知识的起始内容,但需掌握的知识仍然不少,如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太阳系组成、星座等,这些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与经历,故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嵌入式”的,而非在原有知识与生活经历的基础上的一种演绎、归纳与提升,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从学生思维能力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抽象的事物往往束手无策,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学生对浩瀚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难以在脑海中予以想象,造成理解困难,许多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

  从教师自身看: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科学教师大都以培养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的“通才”为目标的师范毕业生,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知识支撑,面对宇宙天体知识,老师很难驾驭课堂。

  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我们提出“建模教学法”,以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建立模型,简言之为“建模”。这一理论在数学界研究运用较为广泛,指通过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本课题中的建模仅指通过运用多手段、多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空间模型,从而理解宇宙运行变化的规律。所谓模型是以某种形式对一个系统的本质属性的描述,以揭示系统的功能、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当然,模型不仅仅是一种将实际物体小型化或大型化的实体,科学课的模型既可以是一个装置、一个计划、一份草图,甚至也可以是一种想象。本课题所指的宇宙空间模型不仅指将宇宙空间小型化的模型,而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合理的想象,让宇宙中各种天体不断运动变化及产生的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展现并组合,形成大脑中的宇宙空间模型。本课题尝试利用资料、形象、实验、图形、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宇宙模型,让学生学会运用模型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一、资料建模

  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的再提升。课堂学习是学生认识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学生认识与学习的全部。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能通过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等资料资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已有知识。毫无疑问学生平时通过许多途径也了解了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但都是零星的、独立的、不完整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学生大脑中的宇宙是朦胧的、模糊的,课前可以布置查找资料,帮助学生把那些不完整、错误的知识及时的替补,使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宇宙空间模型,为后续的建模做准备。本单元资料的收集贯穿于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课前为学生开出相关的书目,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科普世界》、《小学生自然百科》、《科学探索者》丛书中的《天文学》、《中国少年科学(6—9岁)》丛书中的《太空邻居》等,还鼓励学生浏览中国月球科普网、星空天文网、梦幻星缘天文网等天文网站,让学生把得到的第一手文本资料按教材的内容分类,通过整理分析学生们对宇宙单元的大部分内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宇宙空间模型。

  二、形象建模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宇宙》单元学习的内容离学生很近又很远,“近”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宇宙的天体——地球上,时刻都能看到昼夜的日月星辰等变化,都能感受到四季冷暖交替等变化;“远”是因为宇宙浩瀚无边,而我们肉眼可视的范围又是如此的狭窄,遥远的宇宙太空还有多少陌生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对于人类已知的宇宙领域也是让许多人为之“着迷”。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按课本言传口授,用具体的、庞大的数据描述、介绍天体,学生听了往往惊叹不已,只知道很大,但到底大到怎样的程度、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怎么样,仍然一知半解。实践表明,通过强化式的记忆,虽然能记住相关知识,但在学生头脑中知识间往往“支离破瘁”,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形象,也就体会不到宇宙的浩瀚,更加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利用比喻,把学生实际能观察的事物、现象与遥远的宇宙空间事物、现象联系起来,沟通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宇宙空间模型,真正体会宇宙的浩瀚无边。如把宇宙比喻为一片汪洋大海,我们人类所认识的那一部分时空——总星系,就是大海中的一处岛屿,银河系只是小岛上的一个小石块,太阳系是粘附在这块小石块上的一颗沙粒,地球就更渺小;把恒星比喻为一台功率强大的探照灯,那么行星就只是站在探照灯边缘的一只小小萤火虫;如果站在远太空遥望银河系,侧看它像体育运动中抛掷出的铁饼,瞰视则像急流中的大旋涡。还利用图片、录象,把天体大小对比的图片、天体运动的录象展示给学生,如《太阳系》一课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太阳系天体大小真实比较图,让他们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太阳系模型。

  三、实验建模

  实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模型的建立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手段来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比较直观的再现宇宙天体的运动变化,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天体运动的模型。本单元教学中,关于太阳——地球——月球“三球”运行所引起的月相的变化,是本单元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更是知识测试的重点。在教学时,如果仅通过一般的讲解与演示,学生的认识仍然普遍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而且很容易忘记相关知识,表现在考试中,往往错误率较高。虽然我们的教学不是仅为了考试,但这一失分现象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而造成的。教学时,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建立模型:用篮球代表月球(一半用白色粉笔涂白代表太阳照亮的一半),黑板代表太阳,学生围坐在中间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月球围绕着地球逆时针运动,让学生记录月相的形状。这个模拟实验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把遥远的宇宙空间发生的,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连续观察才能观察到的完整现象展示了出来,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完整的月球运转的空间模型,从而让学生知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图形建模

  教学示意图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常用方法,由于其具有明显的简洁性、方便性、灵活性特点,普遍为教师教学所接受。画示意图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空间模型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在日食和月食的模拟实验的同时,让学生用示意图(见下图)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表示出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模拟实验,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月相变化及日食、月食成因的模型。《太阳系》一课中,在学生交流太阳系八大行星资料的基础上画出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书本提供的数据表来画太阳系的模型图,从而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发现八大行星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是非常大的,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真正建立太阳系的模型,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活动建模

  活动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参与、善于想象的特点,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形式。宇宙浩瀚无边、奥秘无穷,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宇宙,光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我们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有趣而且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结构模型。本单元典型的实践活动是制作月球卡、观察白天月相、制作太阳系模型和北斗七星模型、观察星座等,如制作月球卡,让学生课外用电脑幻灯片、word文档或文字等形式制作月球卡,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很认真的完成了,其实制作的过程也是他们建模的过程。

  成效

  通过一轮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明显得到加强,特别是通过举办小报展览、宇宙影像资料展播等形式,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空间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有所增强,有的班级还掀起了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潮,自发组织宇宙探秘小分队,利用晚间或周末时间到乡下观察月相及星空,形成的观察报告参加市国际天文年评比活动、区小学生科学观察日记比赛,有7人次获奖。

  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阅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积累丰厚的教育信息;教师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一些成绩,如:总结撰写的《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关于<宇宙>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获区科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市二等奖, 2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等。

  反思及后续研究

  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1、研究工作缺乏持续性。《宇宙》单元的教学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也就是说课题的具体实施只有一个月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新产生的问题来不及解决,新的想法又只能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再作提升。

  2、研究成果推广普及面不广。由于本次研究研究十分注意课题的实践性与针对性,选择的课题也十分单一,参与研究个体也仅是六年级的教师(实际只有1人),教师参与面不广,受益面也不广,成果的运用也难以得到推广。

  3、观察(观测)缺乏统盘考虑与安排。观察(观测)仍是建模的有效途径发,也是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由于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在安排的天体星空观察(观测)中,往往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很难实现观察(观测)目标。

  因此,在下步的研究中,一方面,要吸收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以增强研究的持续性,增强研究成果运用;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观察有个统盘的考虑,特别是在适合学生观察(观测)星相天体景观的节点上,要及时发布消息,引导或组织学生观察,增强学生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寓抽象的知识于平时的观察观测之中。

课题研究报告7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与课程的研究已从学科领域走向教学与课程特色的构建,从而越趋综合化、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挖掘幼儿的潜能,构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我园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围棋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引导幼儿走进黑白世界,感受快乐围棋,成为我园教师研究的热点。

  一、问题的提出

  大背景:新世纪之初,教育改革越趋多元化。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如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研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20xx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更应注重它的多样性、丰富性、教育性,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围棋活动是我国的国粹,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早在五十年代,陈毅同志就曾指出:围棋活动可以锻炼人的头脑和品格……下棋的人越多,人才就越多!将围棋引入课堂,国内外不乏先例。许多中小学开设了围棋课,一些业余体校开办了围棋班,韩国在大学开设了围棋专业,上海罗山幼儿园以围棋为特色开展活动。围棋不仅有助于人的智力发展,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围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一种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而被引入课堂,但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国内外研究不多,特别是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的价值与方法的研究,几乎没有可借鉴的资料。

  小背景: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近年来进行得如火如荼,许多幼儿园都在尝试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逐步形成既能体现现代的、多元的、科学化的教育体系,又富有地方特色和幼儿园的个性特点。我园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也逐步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部分课题在省、市、县立项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近年来,我园把“科研兴园”放在首位,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着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师资队伍,因而课题研究成为我们全园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我县群众围棋近年来得以大力推广,各种棋社、围棋培训班、围棋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社会的氛围、家长的重视使得幼儿围棋教育得以迅速发展。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反复、机械练习的基础上,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只是部分儿童。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国粹,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喜欢围棋,我园课题组提出了《围棋活动内在价值与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这个课题,并制订了研究方案,倡导培养兴趣、潜能、轻松学棋、普及围棋。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为: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围棋活动作为人的主体发展的中介和手段,探索挖掘围棋内在的教育价值,研究开发幼儿潜能的途径和方法,发挥围棋独特的育人功能。

  本课题研究的间接目标为:让幼儿了解围棋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激发幼儿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幼儿对围棋活动的兴趣,掌握初步的围棋技能,培养幼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等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一,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其二,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形式;其三,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2.调查法:

  (1)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调查。在研究初始阶段,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兴趣、能力、家庭等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后开展围棋活动。

  (2)同类课题的现状调查。在开展研究活动之前,我们对相关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关注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并进行了分析,以资借鉴。

  3.测量统计法: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研究对象以及部分非研究对象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前测查;在一轮研究结束后,我们再次进行了后测查。

  4.个案研究法:在开展围棋活动时,我们随意抽取部分幼儿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对他们在围棋活动中的情况作跟踪记录、分析与记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家园协同法:努力在幼儿园、家庭中共同创设围棋氛围,保持围棋活动开展的长期与有效性,激发幼儿、教师、家长对围棋活动的兴趣,共同学习围棋。为了提高家长对围棋活动的认识,鼓励家庭开展围棋活动,我们通过开展围棋基础知识讲座、观摩围棋活动、宣传栏介绍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家长走近围棋、了解围棋,支持幼儿园的研究活动,并尝试在家庭中开展围棋活动。

  四、研究操作

  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确立以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幼儿学围棋的活动框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适当进行调整,将小班幼儿也纳入研究对象,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初步探索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

  1. 确立开展围棋活动的目标。

  围棋具有科学和艺术相融、智慧和灵性相启、意志和品格兼顾的特性。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掌握多少围棋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围棋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着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激发幼儿围棋兴趣的前提下,开发幼儿的潜能,即注意力、记忆力、控制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开发;二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即讲棋道,守规则,讲礼节,胜不骄,败不馁。

  2. 构建幼儿园围棋活动的框架。

  为了形成规律性的围棋活动组织体系,我园构建开展围棋活动的框架如下:

  家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家长对围棋活动的认识,鼓励家庭开展围棋活动,我们通过开展围棋基础知识讲座、观摩围棋活动、宣传栏介绍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家长走近围棋、了解围棋,支持幼儿园的研究活动,并尝试在家庭中开展围棋活动。

  3. 探索幼儿园围棋活动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学会下棋,更重要的是发展相关能力,我们开展围棋活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围棋知识:包括围棋基础知识、围棋规则、围棋对弈常识等。

  围棋相关活动:围棋礼仪;围棋品德;围棋心理等。

  围棋历史与现实:围棋起源;围棋发展;围棋名人;围棋赛事等。

  围棋与其它学科:与数学、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融合。

  4. 尝试开展围棋活动的各种方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方法。我们为开展围棋活动而精心设计了多种游戏,在玩围棋的过程中开发幼儿潜能,发展幼儿个性,促进每一个幼儿在不同层次上提高。

  (2)观察法: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运用观察感知棋形特点、着法、位置、变化等,使幼儿在自我调整的状态中得到发展。

  (3)想象法:想象是促进幼儿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将围棋材料、棋形及变化借助想象,以进一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4)对比法:对比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将围棋活动的不同结果呈现出来进行比较、分析,锻炼幼儿判断能力。

  (5)练习法:练习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我们主要通过提供棋谱帮助幼儿进行相关问题的练习。

  (6)评价激励法:评价是围棋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围棋活动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幼儿对弈结果的评价,还包括幼儿在活动的表现。幼儿需要得到教师、同伴的赞许和激励,对失败的幼儿也要就某一方面进行鼓励。

  5. 探索幼儿围棋活动的主要模式:

  (1)专门的围棋教学活动:每周安排1~2课时,在围棋室由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围棋的基础知识。

  (2)区域活动中围棋对弈:在班级开辟的围棋区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邀请同伴下棋。

  (3)在其它活动中渗透围棋:在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渗透围棋礼仪和棋艺。如:在操场上画上大棋盘,让幼儿在玩体育游戏中巩固围棋知识;在数学活动中用棋型让幼儿认识图形和练习计算;在各类游戏中运用围棋礼仪等。

  (4)参加、观摩园内外围棋邀请赛:定期组织园内喜爱围棋的幼儿进行比赛,提高棋艺,陶冶情操;带领幼儿观摩并参加县内外的围棋比赛,感受氛围,提高棋品、棋艺。

  (5)参加社区围棋活动:定期、不定期与社区人员对弈,研讨围棋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

  五、研究成效

  1. 开发幼儿潜能,幼儿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围棋活动开展并不是要让幼儿掌握高深的棋艺,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幼儿对围棋活动的兴趣,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

  (1)活动兴趣显著增强。通过开展活动,爱好围棋的幼儿越来越多。围棋虽然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通过形象化的活动方法,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游戏活动时争相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对弈时你争我赶;在比赛时大胆落子……幼儿盼着围棋学习活动,在区角活动时争着取棋具,平时交流的话题也常有围棋。

  (2)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首先,围棋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棋盘的位置名称需要记忆,棋的多少需要计算,棋的形状需要观察:胜负判断需要分析;探讨围棋问题需要表达等,这些对于正在发展关键期的幼儿都能发挥良好的教育效应。其次,围棋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围棋礼仪可以修身;围棋对局可以锻炼意志力;围棋的胜与负可以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等。此外,围棋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爱护和认真整理围棋用具的习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遵守规则的意识;独立自主的意识;尊敬对手的品德;勇敢拼搏的精神等。

  围棋活动能充分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方位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它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三年的围棋实验研究,幼儿的智力显著提高,情绪情感积极高涨,坚持性、求知欲、好胜心、意志品质较研究前显著增强,部分幼儿得以彰显特长,多名幼儿获得围棋段位证书。

  2.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水平,教师科研能力有所增强。

  在课题研究的三年里,教师们勤学习,苦钻研,同探讨,共研究,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主要表现为:

  (1)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更新。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表现为改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驾驭课堂的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2) 教师围棋专业技能与组织活动能力的增强。围棋活动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不懂围棋到走近围棋,从掌握基础知识到成为围棋行家,逐步成长为爱围棋、懂围棋、能下棋的能手,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就能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指导幼儿活动。

  (3) 重视总结与交流。课题开展以来,教师们不仅重视研究实践,同时也重视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撰写能力逐步提高。

  3. 促进家园共育,推动家长对围棋活动的配合。

  在开展研究活动的同时,我园一直关注家长在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家园共育的活动网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效果,我园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围棋教材、设置宣传栏、开展观摩活动、组织家长教师幼儿对抗赛等,努力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部分家长有一定的围棋基础,他们除了自觉在家庭中开展围棋活动外,同时成为我园的“家长志愿者”,帮助我园解决研究中的专业问题。因此三者都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围棋共同成长、相互学习,一起收获成功。

  4. 促进幼儿园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园以科研兴园取得了很大成绩,教师素质显著提高,科研意识显著增强,以围棋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办园模式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幼儿园在本地区知名度高,生源充足。

  六、讨论问题

  1. 围棋活动开展中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均衡。虽然我们十分注重活动组织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采用分组教学,但是女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没有男孩高。

  2. 幼儿成长需要与教师在围棋专业水平的矛盾。幼儿园教师掌握了围棋基本知识和棋技,并能用以指导幼儿园的围棋活动。但是,部分幼儿的围棋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的指导水平显得滞后,有点力不从心。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围棋幼师队伍,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而言之,围棋让我们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围棋活动促进了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成长。课题研究促进我园的活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的研究步伐将永不停息,促进办园品位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课题研究报告8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内涵揭示: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特点揭示:对于阅读实践活动而言,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二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活动;三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鉴定文本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四个基本特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5个子课题: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运用关系的研究;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地位与素养的研究;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研究法;③实验研究法;④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从20xx年8月到20xx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课题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组建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训实验研究人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⑤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阶段:从20xx年2月到20xx年6月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①召开开题论证会,进行全面的宣传、发动。20xx年2月25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由开题论证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认真评议、指导。

  ②20xx年3月份,各子课题组根据开题论证会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子课题实施方案。

  ③20xx年6月7日-8日,课题组专门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袁浩、顾美云及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李亮一行3人,到课题实验学校——大丰市第三小学调研、指导课题实验。

  ④20xx年9月-11月,各子课题组就第一阶段实验情况进行小结,并写出书面小结报告,排查实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矫正实验的方向。

  ⑤20xx年12月5日-6日,课题组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召开课题实验研讨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及滨海驻城小学的部分教师代表20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各子课题组交流了前一阶段实验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⑥课题实验研讨会结束后,东台市实验组又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实验学校由原来的安丰、许河两所小学增加到唐洋、三仓、头灶等5所小学。

  ⑦20xx年8月-10月,各子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中期总结,就课题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进而更好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⑧20xx年11月——20xx年6月,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到各实验学校了解实验进展情况,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从20xx年7月到20xx年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①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进行认真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②广泛收集实验过程的研究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

  ③自我评估,申请结题验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结题鉴定会。

  五、初步研究成果

  经过3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究,本课题取得了如下初步研究成果:

  1.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3年来,我们课题组始终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开展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我们对实验学校、实验年级的学生和非实验学校、非实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比对研究。从课堂反映观察,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表达的欲望强,语言运用能力较强;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实验班学生喜爱上语文课,喜欢说话、写话练习的高达93%以上。从测试情况看,实验班学生组词、补充句子、阅读借鉴、看图写话、作文及讲故事、回答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同一话题的作文也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语言特色,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思维优势。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个性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学习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个性评价、个性发展,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初步探索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3年来,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采用示范课、研究课、常态课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呈现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学环境以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即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

  ——情景导入。这是个性化阅读课堂的基点与起始,是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孩子进入阅读情境,激发好奇、生疑、探求的冲动阶段。这样的情景引入,才能在课堂起始的第一时空里把孩子的视听、注意力拉过来进入个性化阅读课堂境界。

  ——感知体验。这是情景导入的自然走向: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感知体验中得以个性化阅读,此时此境的感知体验是真正个体意义上的阅读。

  ——对话探索。对话是生本、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个性化阅读中体现个性的最佳区域。孩子从感知体验中得到的收获、乐趣、思想,需要在对话探究中沟通交流;对感知体验中产生的疑难、设想,需要在对话中互相质疑、碰撞、争论、辩白,甚至还有必不可免的争吵,这是孩子发表的丰富多彩的不同意见的撞击,在撞击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奇思异想。因此,对话探究的过程是最丰厚的个性化阅读的过程,这是个性化阅读课堂最期盼诞生的美妙境界。

  ——建构生成。建构生成是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的个性化阅读课堂全程的顺理入情的结果。建构生成什么,这是设计课堂模式时早先预设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建构生成的过程是拓展、是检验,又是新的建构生成。课堂上要创设新的情境,让孩子已生成的知识、技能、智慧实现新的“个性化”。

  3.初步探索出学生可持续阅读的指导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应是一个美妙的捷径。课外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更丰盈。盐城市第一小学子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指导模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值得推鉴的做法。

  ①着染一种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我们在教室四周的墙上进行设计和创意,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中,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上墙感召其他同学。

  ②创造新的阅读机制。一是师生共同阅读;二是小组合作、比赛阅读;三是开好“三会”,即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

  ③改变单一的阅读方法。一是以实践者的角色迁移方法;二是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阅读;三是以表演者的角色朗读美文。

  ④精选一批阅读内容。课外读什么书,不仅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头疼的事,同时也使一些语文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课题组在这方面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实用的小学阶段不同年段的推荐阅读书目(见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还根据这个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手册》。

  ⑤构建三种阅读模式。模式之一:探究美文内在价值的深度阅读。

  模式之二:推进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性研读。模式之三:顺应社会而生的专题性品读。

  4.初步探索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评价改革仍然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评价,更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滨海县实验小学子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形成了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评价操作模式,即“四步评价法”: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通过收集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学生新的阅读过程。为了把学生平时阅读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子课题组设计了一张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观察评价表贴在教室里,评价内容包括听力、朗读、作业、背诵、检测等等,凡是在各项阅读活动中优异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印在表上)。这样及时地给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监控和评价,并给学生予以肯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②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一种状况评价,是对学生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了解,看学生完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主要是对因受卷面考试限制而不能测评的知能点进行分散测试。如听力、说话、朗读等。

  ③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确认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总结性测试。我们把期末测试分为“听力部分”、“朗读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四大类。听力测试可以参照英语听力测试的办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年级段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型,对于容易听清的内容采用听记、填空的形式,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的形式。朗读测试主要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技巧来进行评价。如朗读的重音、朗读的速度、朗读的停顿、朗读的感情。阅读主要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用、表达能力。

  ④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在前3种评价的基础上,把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成果采用素质发展报告单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把综合性评价分为:行为评价、成绩评价、特长评价(兴趣发展)、健康评价、评语评价5个方面,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来展示。行为评价从品德行为到学习行为分为若干项,以打“☆”的方法来评价。成绩评价是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3:3:4等级制填写。特长评价主要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表现在语文上的有:写作、朗读、写字、书法,要求每人必须有一项兴趣特长。评语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点评、家长馈评等。

  这样一个过程性、全方位的评价,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我们的课题是在“问题即课题、实践即探索、过程即收获”的思路指引下,经历了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中,所有参与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老师都得到了专业提升。一是加强了学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一些实验学校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大丰市第三小学子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出了阅读推荐书目(见研究成果)。二是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参与实验的基层老师不仅知道了课题实验的基本流程,而且学会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总结、提炼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3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有30多篇相关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见研究成果)。三是一批实验教师快速成长。几年来,先后有50多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由课题组直接指导、由参与实验老师执教的充分反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3节课在全国大赛中获大奖(20xx年4月市一小周海燕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B组第一名;20xx年10月大丰市第三小学陈飞老师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20xx年11月市二小汪明华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第二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特等奖)。

  六、实验体会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①只有基于草根化的课题研究,才能激起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新课程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②追求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拆除束缚学生身心的桎梏,彻底解放学生的心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习创造。

  ③课题的研究不仅需要专家的科学、规范的引领,需要一线骨干教师的倾心实践,更需要教科研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样,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课题研究报告9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此,小学语文一、

  二、四年级教师和青青子衿专业社群的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小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来,我们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对“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课文进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发现紧紧建立在课型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此,我们将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小课题研究,延长至两年,以便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把握教学规律。

  一、前期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特点,发现规律。明确了“低中年级诗歌散文类课文”和“童话神话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了学习这两类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规律。

  2.初读课文,感受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语言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配乐朗诵、范读、赏读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感受。

  3.理解课文,品味词语。语文学习应该是先有语言文字再有思想内容,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文章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的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可以有选择的做具体的深入文本,对语言进行品析、演绎。

  5.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学处于封闭状态,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板块严重隔离,偶尔看到读写结合,也是停留在表层。

  2.目标意识的淡化。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领

  悟方面,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整合与联系。

  3.单元意识的缺乏。教师处理教材简单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单元主题的视野下来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

  4.课内外结合的简单化。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内外结合的时候视野不够开阔,课内外阅读界限过于明确,多侧重于内容的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三、深入研究的理论支撑

  1.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是教师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意识,指人在言语行为及其过程中,有意识地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撑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教与学的方向。顾泠沅教授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钱梦龙先生也曾说过:“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过程实施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3.综合能力,指对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以上五种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1.常规教研课题化

  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策略研究

  共进行了三个年级的12次主题式常规教研活动。

  (1)专题讲座:

  一年:《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

  二年:《让二年级语文教学承上启下》

  四年:《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2)课例观摩研讨:

  一年《画家乡》

  二年《丑小鸭》

  四年《触摸春天》

  (3)各年级“我的一招”征集及经验介绍

  (4)期末复习指导

  一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二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四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2.区域集体备课课题化

  一年级:(1)主题:《探索识字规律发展儿童语言》

  (2)主题:《抓好词语教学发展儿童语言》

  (3)主题:《有效朗读指导发展儿童语言》

  二年级:(1)主题:《阅读教学训练的常态模式》

  (2)主题:《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3)主题:《通过句子训练提高运能能力》

  四年级:(1)主题:《积累运用教学的一般流程》

  (2)主题:《各种段落教学的迁移运用》

  (3)主题:《学生如何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社群活动课题化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明确了“中高年级叙事写人类课文”的一般教学规律,即“揭题质疑,感受特点”、“初读感知,交流体会”、“词语牵动,引入深思”、“二次质疑,发现矛盾”、“深入读书,学习语言”。

  2.总结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

  (1)内容上,“抓字词”牵动理解推敲,“抓重点”生成画面情感,“抓空白”促进想象思维,“抓语段”掌握积累表达。

  (2)策略上,落实以读带讲,体现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演相结合,读与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

  3.创编了100篇“童话式教学反思”,形成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提炼和课外阅读的补充。

  4.整理了小学1—5年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设计。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如何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

  教学中,教师常常机械落实教学目标,主观臆断学生的需要,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就不断训练,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生活常识,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

  思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落实知识用力多,对于字音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句式的表达训练得多,而对于训练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发现,如何思考,如何概括训练少。

课题研究报告10

  一年来,我校所申报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研究”课题在区课题组的统一领导安排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为了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预定的研究目标,现将课题所开展的情况做中期报告如下:

  一、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在区课题组的组织和支持下,我校于20xx年2月成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与管理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随机抽取本校41位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了教师问卷调查并做了认真细致的数据分析和文本报告,根据问卷调查,课题组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内容和方向,再向区课题组申报,20xx年3月初本课题正式立项。

  二、学习。

  自课题申报以来,我校课题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1、学习相关著作。学校课题组为全体课题组成员提供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书目,要求全体教师认真、系统学习,如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叶黎明教授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刘仁增老师的《文本细读》等。此外课题组还根据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情况,为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网络、杂志中的好文篇目,如刘仁增老师《“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范国强老师的《语文知识教学一个合理的定位分析》等,这些文章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背景和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外出学习。选派课题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总课题组举行的各种培训,如开题工作培训会,课题论证工作培训会,选派老师参加市进修学院举行的课题工作培训会议,倾听林斯坦副所长和徐国裕校长关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课题工作,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赴福州仓山小学的学习培训。

  3、请进培训。8月29日下午,学校邀请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徐国裕副校长来校为全体教师作题为《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讲座。徐副校长就课题研究的定义、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选择主题、开展研究、结题等内容为参训老师们做了深入阐述。通过本场培训,全体教师更加明确开展教育教学课题工作的意义,对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8月30日上午,学校邀请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范国强主任来校为全体语文教师作题为《当代散文的本体特征及教学核心》讲座。范主任就散文的分类、当代散文的特征、小学语文散文的教学核心的选择与确定等内容为参训老师们做了深入的阐述,最后范主任以课文《触摸春天》的教学为老师们做了实践操作解析。通过本场培训,全体语文教师对散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小学阶段如何教散文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将对教师们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起指导作用。此外学校还邀请了黄喜洋等老师来我校做讲座、参加教师的课题研讨,指导我校课题工作的开展。

  4、同伴交流。在所有的学习方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最有效果的。我校课题组的老师除了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时互相交流各自心得之外,各教研组以微信群、QQ群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随时随地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研讨。

  1、积极参加总课题组所举行的课题研讨活动。一是选派老师参加灵川中心小学和区第一、第二实验小学、沟头小学等学校举行的语文专场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活动。二是选派老师展示观摩。11月13日上午,总课题组在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我校林丽丽老师在会上展示了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林老师的课堂有效地落实了课题理念,展示了我校近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效,受到与会专家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真实扎实地开展校内课题研讨活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紧密结合,教师的备课、上课、研讨、反思等等工作都紧紧围绕课题工作开展,做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一条线而不是“两张皮”。本学期,我校每个教研组每个星期都会举行一次课题研讨,每个教研组本学期都举行一次集团级的课题研讨活动,如六年级的《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三年级的《燕子》等,教研组先是围绕课题集体备课,就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再由授课老师整理、展示,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四、成绩

  1、课堂的变化。课题研究的直接成效和最大的成效都体现在课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对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教一些什么给学生?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们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便是体现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语文总体素养的提高。

  2、辐射影响。林丽丽老师的论文《聚焦表达长文短教》发表在《福建教育》20xx年第12期;许丽双老师的《“整体把握”的学段特征及其教学》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此外,由郑海英、许丽双老师指导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在城厢区的教学能手比赛中获得好评,执教的蔡丽娟老师也获得了城厢区“教学能手”称号;在城厢区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校林丽丽老师执教的《小桥流水人家》同时也是一节展示我校课题研究成效的观摩课,受到了参与活动的老师的好评。

  五、问题。

  1、每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的深度还不够。

  2、需要有专家进行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引导。

  3、老师们对课题研究中的发现的问题,进行的思考等形成文字的积极性还不高,更多的老师是“形成意识,低头教书”。

  六、下一段研究工作的思路。

  1、增进互动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准。

  后期的研究将进入决战阶段,付出需要更多,任务更加艰巨。从下学期开始,各教研组每周的集体教研活动要更加坚实有效地进行,教研组织要做好研讨的组织工作,紧紧围绕课题展开研讨。组长还需投入更多的时间钻研、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升教研组研讨成效,提升教研组教师水平。

  2、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研究一旦脱离了教学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孩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3、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是研究轨迹的记载,决不能是想当然的做作。大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4、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要求全体课题组教师大家利用教学工作之余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

  5、要求专家参与指导,确保课题顺利结题。

  下个阶段本课题组将尽能力邀请总课题组的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的开展工作,一是参加学校的日常课题研讨活动,以期能更好地开展研究;二是指导在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同时,思考一种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如教材解读能力、备课能力等)的培训模式;三是指导把脉我校课题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期“对症下药”确保我校课题有效有质开展,顺利结题。

课题研究报告11

  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2、课题简介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20xx年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

  续发展。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Topic 1 Can you danceSection A》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题。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对英语高效课堂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

  1、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具体要求。

  2、观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课堂过程的了解,分析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通过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实现实验目标。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法分析

  4、学法分析

  5、预设教学过程,导学案四、实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版块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希望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合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经过课后的仔细翻阅和个别学生访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感到本课程对他们的各门课程学习有所帮助。部分学生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觉,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成就感。兴趣很高。

  课题实验课《威尼斯商人》师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水涨船高”,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由衷而发的成就感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授课,我完成了这次实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课堂上获取着大量的信息。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老师自身提高的途径“ 实验——反思——实验”的的第一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身的课题研究。

  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威尼斯商人 课实验信息采集表

课题研究报告12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

  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课题研究报告13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题研究报告14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xx年9月份申报,与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11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 ,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课题研究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客观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城区学校,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因此农村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学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快乐物理”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勇于质疑、提问,从而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监督下逐渐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然也难指望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也无法使他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针对社会经济以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教育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转变观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并重,既重视知识培养又重视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忽略情感的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引和强制,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其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他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从现代学习方式的方面来讲,通过快乐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快乐。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物理,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物理并且能学习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物理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物理主要原因是物理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正确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

  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而已。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物理的意义,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大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

  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

  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的美,要帮助学生发现学好物理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必须学好物理。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先看电器的说明书,自己能看懂多少,再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个作业要求不高,学生也有兴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举出一样,并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不足,在利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改进。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要求高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一样,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投其所好,得到快乐。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1)模仿提问法

  (2)阅读提问法

  (3)比较提问法

  (4)反问提问法

  (5)推广提问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感受快乐。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目前,我们总体的物理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飞跃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农村教育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的情况下,成绩却不见长,造成了优质生源不断进入市区中学,大部分农村中学只留下了三流的生源,也使大部分教师感到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做,城区学生竞争激烈,农村中学学生竞争意识落后,城乡差别拉大了。因此在农村中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裕,不少学生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感觉生活非常轻松,毫无负担和压力,因此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很弱。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非常重要。我们认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而学,要明确学习是谁的责任,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要确立每个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每天要有任务,每周要有计划,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例如班级与班级之间签订竞争协议,班级中各人确定自己的赶超对象,可以确定自己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并且张榜公布,在班会中公布,以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这样的形式很多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在实验班中抽取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对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情况进行调查,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并从学生角度找出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六、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步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快乐的探究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能主动的融入物理课堂中,学习气氛很浓,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物理平均成绩仍稳中有升。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

  课题组成员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教学和民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课题组成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力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优秀课评比及素质大赛等方面取得显着的成绩,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意识有了增强,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存在的问题:1、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相对比较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所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对双差生;2、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但是如果我们监督不严的话,部分学生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状态;3、我们还不能争取到所有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节假日的情况还不能得到保证,

  反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和家长联系,多和学生谈心,找出学生不愿学习的真正的原因,在课内课外全方位的监督。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态度不仅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中培养。以后的工作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在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出差费申请报告三篇2023-08-15 03:31:24

小学教师年终述职报告(精选五篇)2023-08-21 06:12:55

转正公示情况报告2023-08-20 22:57:44

小学十年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23-08-24 09:58:34

出差费申请报告三篇2023-08-15 03:31:24

小学教师年终述职报告(精选五篇)2023-08-21 06:12:55

转正公示情况报告2023-08-20 22:57:44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8-26 11:07:25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8-23 20:56:3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2023-08-27 12:58:3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