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1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 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 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
【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六)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实验室条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远远低于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断雨水对地表有强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变地貌的现象。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在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声音是有什么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是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鼓膜作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过程】
1、把纸箱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棒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棒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棒跳动。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
【实验过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
响声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
【实验过程】
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柴,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6、和其他物品比较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软,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现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干木材不导电,是木材导电能力很弱。
(二)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门、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把陶瓷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
(四)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门、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
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空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第五单元 水循环
(一)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记录。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沸腾
【实验目的】研究水沸腾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书,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书。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二) 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凝结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碟子、少量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在三脚架上市啊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上。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2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3
一、创意说明:
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
二、实验材料:
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
三、实验步骤;
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2、接着把玻璃板的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两本书垫起。
3、再次将玻璃杯的杯口沾一些水,然后倒扣在玻璃板的上端。
4、最后将蜡烛点燃后去烤杯子的底部和四周。
四、实验结果
我神奇地发现倒立在玻璃板上的玻璃杯居然自己慢慢地从上面“走”了下来。
五、注意事项
经过自己多次反复的实验,我发现两本书加起来的高度大约只要在5厘米左右,如果太高或太低的话,玻璃杯在“向下走”的过程中不会很自由顺利、很自然。
六、研究结果
用蜡烛去烤玻璃杯底部和四周的时候,杯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装不下的空气就会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是倒立着的,并且又被一层水封闭着,热空气出不去,就只能把杯子向上顶起一点,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杯子就自己慢慢地向下“走”了。
七、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实验我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4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5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 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 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 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领导个人辞职报告2023-08-12 11:25:19
生产经理的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8 10:49:44
资源毕业实习报告锦集八篇2023-08-23 04:01:07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自查报告范文2023-08-23 00:51:58
领导个人辞职报告2023-08-12 11:25:19
生产经理的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8 10:49:44
资源毕业实习报告锦集八篇2023-08-23 04:01:07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8-26 11:07:25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8-23 20:56:3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2023-08-27 12: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