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实验的报告(十五篇)

时间:2023-08-15 21:32:18 文/黄飞老师 报告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 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 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 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 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 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 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 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上面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非常适合大家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对大家进行化学实验心得写作非常有效。

实验的报告5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让心灵触摸文本。

  1.借助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诺贝尔奖创始人、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是自然赋予人类精心雕琢的宝石。”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解放事业,很多人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如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的。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的事情。

  3.自由朗读文章2、3自然段,边读边想:施密特博士最初要进行的是一项什么实验,会被毒蛇咬伤?

  预设: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活动特点,目的是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

  (1)找出描写毒蛇样子的语句,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2)这五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哪个词最能体现毒蛇的凶猛。

  预设:“透”(指导读句子)

  4.施密特被毒蛇咬伤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1)从每个字入手,理解“拼尽全力”的意思。

  预设:拼命用尽自己全部的力气。

  (2)如果我们被毒蛇咬伤,可能会……,而施密特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预设:施密特博士在被毒蛇咬伤后,想到的是把自己被蛇咬的情况记录下来,他这种崇高的职业操守,多么令人崇敬啊!

  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重点描写了施密特博士的实验对象——南美洲毒蛇,毒蛇的凶残是通过它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南美洲毒蛇的凶猛动作,进一步抓住施密特博士被毒蛇咬伤后的第一反映,突出施密特崇高的职业操守,激发学生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

  二、读中感悟,用心灵沟通文本。

  1.怀着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默读文章4、5自然段,思考施密特身中剧毒后,他都想了些什么?

  预设:(1)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2)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

  这次实验特殊在哪呢?

  预设:A.以生命为代价。

  B.用自己来做实验

  2.施密特博士的心理活动是作者通过他的实验报告推测得知的。指导学生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几处报告原文的内容,施密特博士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记录的。

  (1)指名读其中的第一处心理活动描写,施密特这次实验真的像往常一样吗?

  预设:他的身体已经和往常大不一样,然而工作的态度却毫无改变。读一读施密特的这段实验报告,教师板书:认真仔细。

  (2)指名读第二处作者对施密特四个小时中身体状况的描写。看了作者的描写你是什么感觉?

  预设:施密特太痛苦了、他是一个坚强的科研工作者、可敬的科学家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顽强不屈。

  3.前两次记录中共有四个省略号,从这四个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预设:四个小时的记录一定很长,作者省略了很多内容,也可能随着剧毒的侵蚀博士的记录写写停停,字迹已经很难分辨了。

  4.前面两处记录是通过朗读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用心感悟走近了施密特,仿佛看到了当时情景,就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再练习读第三处记录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总结并板书:坚毅奉献。

  5.最后这两处省略号是怎么回事?把自己当成施密特,你要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什么支撑着你继续完成这份特殊的实验纪录呢?

  4、5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施密特博士在身中剧毒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的过程,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施密特博士崇高品质的重要内容。教学中着重体现在教师的启发引领过程中,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在读中走进施密特博士,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三、拓展延伸,用心灵点燃文本。

  1.五个小时后,他停止了呼吸,但他却把宝贵的资料留给了后人。我们非常难过,一位科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但是,我们又感欣慰,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他的崇敬,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2.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突出施密特自己吗?齐读第一段。

  3.课后继续搜集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的资料,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来汇报。

  板书设计

  血染的实验报告

  认真仔细

  顽强不屈

  坚毅奉献

实验的报告6

  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

  实验结论(结果推导):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等。3、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1)做什么;

  (2)做什么;(3)做什么;……

  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5.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的实验,收集到一些数据,观察到一些现象,对其分析,得出事实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结论。

  6.评估:这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将实验数据等证据与已有的科学知识建立联系,不足地方需改进,进一步实验探究。

  7.交流与合作:包括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和交给老师批改的书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的报告7

  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快乐游戏”和“快乐体验”两个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实验的报告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对物体产生具体客观的认识。众所周知,在生活中的诸多物体,人们不用多加思索就可以容易测量得知它们的具体长度参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对头发自己有了解几何呢?直接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参数以肉眼比较难得出较精确的数据,一般情况,微小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将其放大的方式来进行测量。而微小长度在科学研究、精密仪器等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实验仪器不是很充裕的初级中学任物理教师,该怎样以更经济、更简单、更可行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微小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以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头发为楔子,从而引导、激发其他们的探索未知得欲望呢?好奇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向知识攀登、向未知探索的动力。为人师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这种动力!

  一、实验原理

  用一根长长的头发,紧密缠绕一个小的圆柱体n圈(n=30).用测量工具测出n圈头发的直径D,则由d= D/n,可求得头发d的直径大小。

  二、实验方法选择

  方法1: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来进行测量

  定义: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通用长度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的量程是0-25,25-50,50-7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工作原理: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依据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2:用游标卡尺来进行测量

  精度是1mm除以游标上的格数 则可知10格就是精确到0.1mm 、20格就是精确到0.05mm 、50格就是精确到0.02mm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外径的卡口来测量,依据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3:劈尖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利用等厚干涉原理)

  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并在其一端垫入细丝时,两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一空气薄层(空气劈)。在单色光束垂直照射下,经劈上、下表面反射后两束反射光是相干的,干涉条纹将是间隔相等且平行于二玻璃交线的明暗交替的条纹。

  显然,劈尖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的光程差为干涉条纹为暗纹与 k 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

  两相邻暗条纹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差为:

  如果有两玻璃板交线处到细丝处的劈尖面上共有N调干涉条纹,则细丝的直径d为;由于N数目很大,实验测量不方便,可先测出单位长度的条纹数,再测出两玻璃交线处至细丝的距离L,则已知入射光波长λ,测出N0和L,就可计算出细丝(或薄片)的直径D。

  方法4:用杨氏双缝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

  利用传统双缝干涉:纳光灯+凸透镜+单缝+双缝 的原理,用激光器替代钠灯做光源,加一个小焦距透镜使其发散,再加一个大焦距透镜使其汇聚,得到一束大面积平行光,直接照射双缝,就可以得到清晰的干涉像。要测头发直径,就不放双缝,直接把头发放入光路,在后面得到头发的衍射像,包括中心的泊松亮斑,测出头发与屏的距离D,测出衍射像的两个一级明纹的距离L,头发直径d等于D乘以λ除以L,即d=Dλ/L。

  方法5:用读数显微镜测头发丝的直径

  读数显微镜是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中的一种读数装置,测量范围:0-6mm测量精度:0.01mm,仪器放大倍数是20,是用来测量微小距离或微小距离变化的,能将头发丝进行放大后再读数。首先,将读数显微镜适当安装,对准头发丝;调节显微镜的目镜,以清楚地看到叉丝(或标尺);调节显微镜的聚集情况或移动整个仪器,使头发丝成像清楚,并消除视差,即眼睛上下移动时,看到叉丝与头发丝成的像之间无相对移动;先让叉丝对准头发丝上一点(或一条线)A,记下读数;转动丝杆,对准另一点B,再记下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AB之间的距离就是头发丝的直径。但在操作中要注意两次读数时丝杆必须只向一个方向移动,以避免螺距差。

  三、测量方法选择

  经济较落后的中学,实验室里的实验仪器并不是很充足。比较以上5种方法,方法3和方法4都要用到光学平台,而那时自己任教的中学,由于经费的紧张或不足,实验里配不起这样的仪器,从而不能完成实验。方法5要用到读数显微镜,虽然这个仪器没有光学平台贵重,能配备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要进行此实验还是显得不太切合实际。为了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只能选择最经济、相对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因此唯有选择方法1或方法2。而头发丝是很细小的物体,为了相对减少实验测量的误差,可采用放缩法。

  四、仪器的选择

  由于头发是非常细小的物体,一般的测量工具无法对其进行测量或者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所以此试验中只用普通物理实验室测量精度最高的测量工具来进行实验。在方法1中的测量工具的精度(千分尺为0.01mm)比在方法2的(游标卡尺为0.02mm)高,作出的实验结果更接近实际,因此,选择千分尺测量头发的直径d。

  五、测量条件

  1.头发绕小圆柱体一定要紧密,且不可重叠;

  2.绕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很大的力,防止头发变形;

  3.小圆柱一定要保证是圆的。

  六、实验程序

  1.选出千分尺和小圆柱体

  2.取成年女性的长头发(可提前自备)

  3将头发紧密绕小圆柱体n圈(n取30、50或100,具体视头发长度而定)

  4.用千分尺测量n圈头发的长度D,重复10次

  5.计算头发的直径d和偏差

  6.重新绕头发、或换一根头发重复此实验,得出绕的紧密度和不同人的头发对d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述武等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1(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杨述武等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3(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姚启钧主编:光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实验的报告9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XXX

  20xx年X月XX日

实验的报告10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实验方案 数据处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我们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不能反科学或伪科学,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我们所能提出的问题应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不能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应在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即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想,或独立或协作地予以解决。

  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必须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是为提出假设或大胆猜想奠定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较为明确地阐述该问题。

  二、猜想和假设

  让学生做假设和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与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认为,高中生业已具备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

  ①学生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过程,达到目的。

  ②学生思维业已具备预设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③学生思维已渐进形式化。中学生开始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为形式思维占优势,不仅能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而且能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高中生在他们的实践与学习中,已能够完成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去获得具体知识的完整过程。

  ④高中生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

  ⑤学生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已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想,只有想象,才能尽可能多地突破旧有知识的羁索,打破时空的限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胆的猜想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意中的直觉往往可以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种大胆而有根有据的判断往往也可以突破层层迷团,实现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实验方案

  方案是种思想,是个预设,只有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完善;方案是盏街灯,是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实验或既定目标。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步骤是否井然有序,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切实可信,关系到实验结论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好就好在实验设计的巧妙,设计的合理,设计的浑然天成。为此:

  ①方案中的仪器应选材合理,便于准备,不能要求过高。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前,应首先学会正确操作和熟练操作,特别要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

  ②探究过程应尽量清晰,各步骤间衔接流畅,表格设计合理,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实验方案,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并由此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同时若其中某个实验被确认失败的话,也可以尽快选择其他实验方案。

  四、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方案,按照说明书正规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实验中要如实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利用观察、实验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实验数据和信息。

  尽可能地收集实验数据与信息,目的是尽量减少偶然误差的干扰。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性分析;数据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量的计算。当然,为了更好地逼近实验结论,我们除了实验手段外,还可以从多种信息源上采集和获取信息,以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

  五、数据处理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予以解释和描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得到哪些反馈呢?

  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实验结论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论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条件相当严格,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

  ②实验方法相当完善,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③表述简洁而严明,应尽量用严密且准确的科学术语来描述,且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

  六、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实验后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要科学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过程、方法和结论。踢过足球比赛的大都知道“我们在比赛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积极突破,又要注重团队的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样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自我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也一样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也要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只有我们亲身亲历科学探究,才能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意识,养育一种能力,这对我们今后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为例,简要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在速度的改变上,而速度发生变化就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辆静止的汽车,施加的牵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由此我们不妨假设加速度与力成一次函数a=kf+b,同时假设b=0。假设成立与否,还需要用实验探究和验证。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以发生改变,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们不妨假设a=b+1/km,同时假设b=0。由此,我们现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时与力、质量有关的,那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按照哲学上的观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质量(内因)共同决定的,合外力和质量两个因素统一于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当中,同时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产生,质量则维持原有状态不变,阻碍加速度的产生。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或因素)有关的多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变,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其中某一物理量的关系,而后总结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固定质量,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与质量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图线上就应该是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图线上就应该是条双曲线,然而真实地判断该图线是否是双曲线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变换角度,将a与m成反比转化为a与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图线上就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但加速度是不易测量的,因此我们需将其转化为位移,而且我们所探求的主要是a与f、m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无须求解a的实际值。设计实验时使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将小车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时打开和关闭文件夹使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这样就将加速度转化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给出了实验装置,但不甚好。一方面严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没有的,普通实验室中的木板大都相当粗糙,不符合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盘中放砝码,好多同学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较均匀,然而这样做很容易带来相当大的误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车两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直木板两个,大型文件夹一个,砝码若干,勾码若干,细线若干,刻度尺一把。

  为记录小车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采用打点纸带,同时为避免小车与定滑轮的碰撞,可以在小车后拴两条较长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实验方案舍弃砝码盘,而采用勾码,可以保证拉力在一条直线上,增减勾码即改变了小车受到的拉力。在小车上增减砝码的质量,即改变了小车的质量。

  为得到近似光滑的长直木板,我们通常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加砝码,不系细线,试探着移动垫木,使放置在斜面上的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g、n、f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合力为0,得gx=f,两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f不存在。

实验的报告11

  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院专 业学 号

  姓名

  同组实验者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

  五、附件:原始数据

  ****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实验的报告12

  在学习“重心”之前,根据书上内容,在家中用白色的硬纸板准备了如下材料:规则的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等)和三角形、五边行。此外还有:小型的大头针、细绳、小重物(橡皮)和刻度尺等备用。

  课上,首先进行的是对“重心”这个课题的预习工作,在预习的过程中,我知道了重心就是在某一物体上年使之保持平衡的平衡点;我还了解一些关于重心的定义:

  〈1〉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为了对这些定义的真实性做出进一步的论证,我们为之开展了探究实验。

  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在实验开始后,我们组先将准备好的用白色硬纸板做的图形的各角上用钉子戳出大小适当小孔,目的是使之在悬挂测量的过程中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将细绳固定在重物(橡皮)上,将细绳的一端系在钉子上,然后再把之前在图形各角戳好的小孔套在钉子上,将钉子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如桌子、墙面上小孔等)。用手将图形摆动,使其稳定后,将线绳勒紧后用铅笔沿此线画好......就次法做各角垂物之线,其交点亦为其重心之所在,将钉子放在那一点下面,此图形为水平状。

  实验过后,老师点了一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在黑板上演示了如何找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重心:只要此图形有两个角,用上述方法加以实验,它们的交点仍然为此不规则图形的重心,这也是测不规则多边形的方法。

实验的报告13

  实验器具:节约时间,讲究效率的心各一颗,创造奇迹的信念药水,人生指挥棒,光阴丝带,一个糊涂,懒散的生命。

  实验原理:节约时间+讲究效率=辉煌

  实验目的:只有节约时间,讲究效率的人才能创造辉煌。

  实验步骤:

  1、用光阴丝带将节约时间,讲究的两颗心缠为一体。

  2、将两颗心浸入创造奇迹的信念药水中。

  3、用人生指挥棒搅拌均匀。

  4、将药水喷洒在糊涂,懒散的生命上。

  实验现象:灰色的糊涂,懒散的生命开始变白,继而转为蓝色,然后呈现出大红色,最后变成金色,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喷洒后的实验室情况(注:文中的糊涂,懒散的生命用“我“带替):

  1、被喷洒了药水后,我立刻觉察到时间的重要性,为此开始有意识的安排一天的生活作息,制定了用时计划,学习时认认真真地学,玩耍时痛痛快快地玩,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

  2、我意识到在进行一些简单,熟练,机械性活动时,以及生活中零星的时间里,可以背单词,公式等,如在散步时构思文章,走路时背诵英语,扫地时重温公式,日积月累,效果自见。

  3、我注意到左右大脑可以交替使用。放学后先作语文作业,再作数学作业。饭后散步,晚上预习第二天功课。

  按以上方法试之,几个星期后,果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我从班上的无名小卒变成了班级前列。

  实验节论:节约时间,讲究效率乃所有成功者的经验。

  实验总结:时光老人是公正无私的,赐予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者,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实验的报告14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的报告15

  一、实验题目

  全站仪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

  1、测距

  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熟知全站仪的基本构造、操作原理、操作流程、主要功能等,旨在加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出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基本原理

  (1)光电测距仪发出红外光束到目标点位处调平后的棱镜经反射回来,全站仪计算发出光束的时间点到返回的时间点,从而计算光束运行轨迹的长度,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运行速度的不同,所以要求精确测量时应避免大雾、高温、和空气潮湿的天气,全站仪中有测温度和测气压的装置,测得温度和气压后生成一个改正系数,在全站仪每次测距时都参与计算,尽管如此,全站仪仍然不能把所有气象因素都计算在内,所以在进行要求精度较高的测量时应选在晴朗、空气质量较好的天气进行。

  (2)大气折光对测距的影响:光越靠近地面时折光越大,仪器支起应高出地面1m以上,特别在高温天气,靠近地面处的气浪非常大,造成的折射率也非常大,要避免在这种天气进行高精度测量。(适用所有仪器)

  (3)棱镜常数: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5-1.6,在空气中近似等于1,光在玻璃中传播比空气中慢很多,所以光经过棱镜中所用时间较空气中长,测得距离会比实际增大一定的距离,增大的部分为棱镜常数,这个在说明书中有所标注。

  2、测角 3、误差

  与经纬仪的原理是一样的仍旧采用度盘,从度盘采用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自动读数和液晶显示,以便把测得的角度生成电子数据,为全站仪内部计算提供数据。

  因为常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5mm左右,(我国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将测距仪划分为两级,即,一级:为中误差小于5mm,二级为中误差大于5mm小于10mm),梭镜对中的高度误差,以及竖直角测量误差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所累积的误差是很大的,所以不宜用全站仪进行要求高程精度比较高的测量工作。

  4、全站仪内部运算

  在进行坐标放样和坐标测量工作中,全站仪在已知点建站后,用另一通视的已知点做为后视,然后测距,测距后全站仪根据这两个已知点自动进行内部运算,计算出这条边的坐标方位角,此时以这条边为起始边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后方交会的原理是一样的)

  (1) 坐标正算:进入坐标测量模式,照准立于未知点上的棱镜,十字丝竖丝对准对中杆中心,对准棱镜测距,全站仪根据已知点到未知点的距离,以及起始边到未知边的夹角计算未知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从而求得未知点坐标。

  (2)坐标反算:进入到放样测量模式,根据要放样已知点和建站的已知点计算出坐标方位角,再计算所求边与已知边的夹角,和两点的距离进行坐标方样。 另外全站仪还可以进行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面积测量等。

  5、竖轴倾斜的自动补偿

  现在常用的全站仪安置了竖轴倾斜自动补偿器,仪器整平到3′范围以内,自动补偿精度可达0.1″,如果倾斜超出了补偿范围,全站仪将自动提示。

  四、实验基本步骤

  1、坐标测量

  (1)任选两个点,一点为设站点,另一点为后视点(北方向) (2)在设站点架设全站仪,在后视点架设棱镜,调平等

  (3)打开仪器,双击WINS→点击基本测量→大致对准后视点→水平竖直方向制动→微调使全站仪照准棱镜十字丝中心→点击设置→置零→测站点坐标→后视输入后视点坐标→

  在待测点架设棱镜→调平→点击坐标

  2、面积测量 3、放样

  点击程序→点击解析坐标→点击面积计算→确定→在点库中选中一个待测点→标记(依次类推,直至所有的待测点都被标记)→点击确定

  (1)任选两个点,一点为设站点,另一点为后视点(北方向) (2)在设站点架设全站仪,在后视点架设棱镜,调平等

  (3)打开仪器,双击WINS→点击基本测量→点击程序→设置→输入测站点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架设仪器并对中→确定→设置→设置(使上下角度之差为零)→确定→程序放样→输入点号→输入待测点坐标→点击测量→水平方向转动全站仪使得方位角为零→水平制动→在这个方向上走away显示的大致距离→架设棱镜→使得人来回走动让全站仪照准棱镜十字丝中心→点击测量→根据↑和→显示的大小,前后或左右移动棱镜,使得全站仪照准棱镜的十字丝中心位置,直至各方面满足要求为止。

  六、实验总结

  1、全站仪的误差分析:

  (1)全站仪和棱镜的架设不是十分的平整,存在一定的误差

  (2)人在观察时的视角误差

  (3)室外温度等气候原因的影响

  2、操作注意事项

  (1)仪器拿出盒子以后立刻盖上仪器箱

  (2)水平和竖直制动以后切勿转动全站仪

  (3)仪器拿出以后在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看护仪器,不可走开

  (4)棱镜在来回微调的过程中每次测量一定要架平

  (5)仪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完好无损,避免造成测量不必要的返工

  3、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没有好好的预习导致刚开始不知道后视点的作用 (2)在放样的时候没有大致的估算一下实放点到测站点的距离,导致很多点在一百米以外,给放样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实验过程中人员分工不够合理,一个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只负责一项工作,除组长外,其它组员不能对实验有个全盘的认识,虽然实验是出色的完成了,但是没有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全面的掌握实验流程

  (4)实验中出现方位角的大小不清零是否影响整个放样,这个刚开始我们小组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后经过反复的实践,我们达成了一致 (5)实验中没有考虑室外温度等气候原因的影响

  4、实验总结

  全站仪的学习虽然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天,但在这几天里,我和我的成员们却有着很大的收获:

  其一: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坐标计算以及面积计算;

  其二:几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测量扩展至一个工程,如果每个人都能相互协调的去开展工作,那么工程会进展的很顺利;

  其三:综合暑期实习和近几天的全站仪的学习,我知道全站仪对于一个施工人员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以后从事施工的同学,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掌握如何操作全站仪,那么你的事业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因为这是对每一个施工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最后:首先感谢系里面的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认知和学习全站仪的机会,它有效的结合了我们学校的应用型培养人才的模式,将学习融入到现实中去,这样不仅使得我们每一位学生感兴趣去学,也是对我们以后出去工作的提前练兵,通过此次实验,让我和我的组员们学到了很多实用东西,希望以后可以多多的进行这样的实习。

  教师签名: 日期:年 月日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阳光心理健康成长国旗下的讲话稿(通用五篇)2023-08-17 16:30:51

品质的评课稿2023-08-26 18:07:20

投资分析报告范文2023-08-17 06:28:36

水果店春节营销工作计划方案2023-08-10 10:31:54

投资分析报告范文2023-08-17 06:28:36

护士述职报告汇编7篇2023-08-13 05:12:32

劳资岗位述职报告2023-08-25 23:52:18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8-26 11:07:25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8-23 20:56:3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2023-08-27 12:58:35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