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观后感1
张艺谋最终还是应了他不菲的大名儿,深谋远虑亦或老谋深算的心机都给了今天拉开序幕的《归来》。
大部分国人都不会否认中国诗人感叹人生不完美的功力,“人生若只如初见” “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情,以景,以乐,更加残酷的来烘托出自己内心的残缺。
大哥说他喜欢杨过,更喜欢杨过引用《三国演义》里的那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8~9”,我说他是个悲观主义,他不置可否仍说他只是喜欢。
就像我一直很喜欢燕公子在他微博置顶帖发的那一段话“我一点不漂亮,可能你也一样;我从没考过第一名,可能你也一样;我唱歌走音画画不及格800米没达标,可能你也一样;我曾经加班没有加班费替老板背黑锅,可能你也一样;我曾被男朋友骗钱还被他甩了,可能你也一样;我减肥从未成功吃素无法坚持,可能你也一样;那么我今天还没被打倒,可能你也一样。”
我们没有那样的幸运,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能够做一事便成一事,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持续性的拥有人生的光环,小时候梦想拯救世界,长大以后才发现我们并没有什么超能力,大部分人拥有的都是如此的平凡,可我相信,不能被否认的其实是:平凡的我们终究也能在这个世界大放光彩。
好像《归来》这部影片,平淡到了极点。表面看起来也许它像是一部放置于特殊时代的中年爱情故事,烂熟的剧情,女主角失恋,男主角默默的守护。可于平淡之中,更像是导演用了整整2个小时来诉说自己藏在内心,守候了一辈子的秘密。冗长的笔调,平淡无奇的镜头,永远都不可能给予的宽恕和谅解,沉默地近似于无声的控诉。
老谋子塑造了很多的角色,那个因为深爱着老婆和女儿,逃跑回家只为想见他们一面宁愿沦落为乞丐的男人;女儿好强想做舞蹈班最好的舞者;勤劳坚强的老婆独自支撑起家里的那一片天;或者是借着权势就想欺负他人的方师傅,舞蹈团团长,还有那些自以为在农场实施“管教”的“人上人”。
女儿以为出卖一直没有陪伴在身边的“走资派”父亲就能获得舞蹈主演的角色而告发了父亲,妈妈觉得女儿告密背叛了父亲和自己而将她赶出家门。终于有一天,男人平反回到家,方师傅因为滥用权势被抓去审核,却发现,一切都再也回不到原点。
原来方师傅原来也有老婆和儿子在等着他回家过年,陆焉识也只是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他终于明白,不论“好坏”,只是身而为人,大家最初的理想也只不过是再简单的温暖。
为什么一切最后都变了模样?冯婉瑜认不出眼前的男子是那个曾经深爱的伴侣,仍旧每月5日去火车站接那个人归来,送到身边的温暖,也再不得圆满,中间空荡荡的只剩下那离开的20年和没有归期的盼望。
究竟是谁剥夺走了本应该是一家人日夜相守的温情?陆焉识对老婆说,谁能不犯错误呢? 让她原谅年少无知的女儿曾经的过错,冯婉瑜终于让女儿回家一起同住,而时代造成的父亲对女儿的亏欠,女儿对母亲的亏欠,又该如何?
冯婉瑜曾经说,她永远都不会原谅她的女儿。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原谅那些为了自身利益就活生生地从我们身边掠夺走我们辛勤创造出来的美好的人事物,哪怕他是我们最爱的至亲,亦或是所谓一个时代的过错。
如果他们承诺给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却又剥夺走你毕生勤劳创造出的财富和温暖;如果他们像那个管教者一样教唆你要牺牲爱自己的人来获取所谓的“地位”,最终却食言而肥并给带给你更残酷的结局。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机械的四肢而开始反思?
而那些亏欠的,永远回不来,那些被夺走的岁月,也永远不会被原谅,只剩下停不住的雪花,孱弱的肢体,满地的苍白,和不圆满的圆满。
电影《归来》观后感2
全世界电影都缺少好故事,对于内地电影来说尤其严重。然而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参照系主要是好莱坞和华语电影,与好莱坞可以从容取材相比,华语电影在审查与自我审查之间举步维艰,根据社会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屈指可数,即便拍摄完毕也多难与观众见面。
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为首的第五代导演,迄今依然保持着对于文学作品的某种敬畏,他们的多数电影都需要有原着打底。《归来》兑现了编导历史观的某个切面,却难与历史进行真正的和解,这个新故事没有能力在更大维度上代表电影和文学对真相的挖掘。
与十几年的搭档张伟平闹翻之后,张艺谋凭借严歌苓《陆犯焉识》改编的《归来》严肃的归来了。虽然张艺谋坦诚这是一次艰难的改编。在当前创作环境下,只能对原着做出重大取舍,仅仅截取原着结束故事进行敷衍成新意。《归来》公映之后,社会各界对本片的反映强烈,然而票房却没有达到预期。有人礼赞之,曰其是洗尽铅华的反思之作,情节简单却有着思想的张力,简直就是中国版的《等待戈多》。
自然也有人深恶痛绝之,称本片再一次显示国师的投机取巧,令一部故事原核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痛史的小说隐匿不显,在去掉反右、_和劳改营的明示之后,邹静之的剧本,将之改编成知音体的50次初恋,张艺谋再一次将_故事家庭伦理剧化,这样的格局再一次令《归来》如同《唐山大地震》,那就是未能对重大题材进行革命性开发,最多只能称之为保护性开发。
诚然小说与电影属于不同的艺术介质,即便我们宽容到谅解张艺谋不去直接书写反右和_,然而《归来》还是过于简单,且并不足以称得上对于命运困境的简约之描摹。对于归来的陆来说,他遇到的任务非常难,然而电影处理的却毫无竞技性,他对于失忆的妻子所做的刺激,是可以放置到任何时代背景的疗伤治愈系小清新故事,那些桥段并不令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陆犯焉识》是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花花公子哥沦为右派,夹边沟往事的不堪,归来之后的家庭勃谿依然,无人能够在大时代的污浊横流中幸免,然而《归来》却过度的温情脉脉,简化后的父女冲突不足,尤其是他们的和解方式,似乎是在向观众例证“知识分子就应该严加管束”,而反面角色们都没有精神世界,沦为道具嫌疑,几乎连平庸的恶的呈现层面都没有达到,劳改营和街道办事处领导作为_期间暴力机器的基层代表人物,似乎很讲究程序,难以看出有对残破之家的更多责任,未曾直接出场的工宣队加害者,在其妻子的咆哮声里,拎着饭勺掩饰在身后的陆焉识却只能是讷讷无言。——就这么算了吧,大家都是受害者。《归来》的三观是“认命”,这是对观众横暴的误导,更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历史已经戕害过他们,如果艺术再一次代替他们做出历史的“和解”,只能以定是廉价的乡愿。
从艺术质量上来复盘,《归来》是对《陆犯焉识》并不积极的改编,仅仅借助其人物关系铺叔了编导心目中的一种消极、稳妥和保守的可能性。影视作为文化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它离不开文学和文字的力量。中国的电影需要怎样的故事,然而却并非这样态度的改编,诚然好的故事未必可以驱动一切,但是最起码不能对第一主人公陆的身体、精神和气质擦写到焉识的程度。穆旦《诗》云:多少人的痛苦都随身而没,从未开花、结实、变成诗歌。电影最为最具冲击当量的媒介,应该将文学作品、新闻事件改编的故事,更加有力的呈现给观众,从而改变一点点改变时代特质。
电影《归来》观后感3
由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归来》上映不久,微博上看过的人有骂张导的,说他惯于抹黑新中国。但在豆瓣电影和时光网影评中,此片的评分值分别达到8.0分和7.7分,属于比较高的。在女儿的怂恿下,我今天特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要让我来打分的话,我会给此片9分以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压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创伤得揪心,荒诞得真实,又宽容得光明。
我觉得此片和张导执导的另一部影片《活着》一样,非常客观地反映了__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现实。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老年人,应能记得当时人们的心态,习惯的思想方式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我这个如今很少踏进电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进口片和港台片,常常会看不懂,感到太跳跃。
看《归来》的时候,影片中主人公们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滴眼泪我全都心领神会。冯婉瑜(巩丽饰)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当初的决绝和后来的后悔,陆焉识(陈道明饰)对女儿的宽容和对妻子的深情,都让我觉得十分真实自然。
此片的演员阵容可谓强大,男主角陈道明,女主角巩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认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儿丹丹的青年演员张慧雯,名气不大,应该说也很到位,是否会成为又一位“谋女郎”?。至于阎妮、张家译、陈小艺、刘佩琦,丁嘉丽等,这几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担纲的名角,在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龙套,当然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归来》所讲述的是个悲剧,怪谁呢?怪丹丹过左?这不公平,那个时代年青人都持这样的思想,都这样行事,属于当时的“正能量”;怪冯婉瑜对女儿无情?更不合理,她太爱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陆焉识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连他自己也这样归责了——影片中没有交代他划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实也是无辜的,或许还代表着一种正确的观点(就像马寅初先生当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受到批判一样)。不管怎么说,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错,下也有错,好像你无过,他亦无辜——究竟谁之过,只有让让历史去评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剧中人的口说:“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呢?看看现在许多人还在一味讴歌那个时代,甚至把反映真实历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现在的年轻大众已经不能理解片中的情节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远不能这么乐观。
许多人希望我说说,是否值得去看这部电影?我觉得,五十岁以上的人,推荐去看,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怀旧,胜似在老城厢走街穿巷追寻年轻时代的影子,记得苦才能体味甜。对于想了解真实历史的年青人,也绝对应该去看;这部片子没像《活着》一样遭禁,这是值得庆幸的进步。不过若是纯粹抱着消遣的心态去影院,那么我剧透给你——片中没有色情,没有枪战,没有香车美女,没有飞檐走壁,没有拥抱接吻,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武打,恐怕会让你失望。今天影院中俩坐在我旁边的年青人边玩手机,边用眼角余光瞟向银幕,显然感到索然无味。
影片最后没有“咪里玛啦大团圆”(注:以前对戏剧的套路总结为几句顺口溜——“才子佳人相见欢,私订终身后花园,公子落难小姐援,苦尽甘来中状元,咪里玛啦大团圆”),而选择在失忆妻子不认识眼前的丈夫,却又痴痴苦等他归来;平反归来的丈夫想尽办法帮助妻子恢复记忆,最终仍不得不在风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结局中悲怆落幕,也是寓有某种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经逝去,哪能再回还?往事不堪回首,但却不能忘却!
电影《归来》观后感4
上星期六上午十点,偕内人前往洛川东路500号与闸北公园西门一路之隔的沪北电影院观看由张艺谋执导的最新影片《归来》。据报载该片已于5月20日亮相嘎纳电影节,几乎与国内同步上映,预祝张导的新影片《归来》好运。
该片是改编自严歌苓撰写的知名小说《陆犯焉识》后半段部分,观片前,首先阅读了网上文章介绍的小说剧情的梗概,以便更完整地了解影片的宏大的时代背景,读懂影片影视画面语言所揭示的主旨要义。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妻子悄悄问:“他回来了吗?”“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她。“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哦。路很远的。”』;影片的片尾——『领衔主演妻子的巩俐坐在黄鱼车上,右侧领衔主演丈夫的陈道明手举标牌陪伴在业已失忆的妻子身旁,在关闭的火车站大门外痴痴地等候即将远道归来的那个人而流连忘返…』。张导在尊重原着的基础上,与原着异曲同工点题揭示了片名《归来》的旨归,呼唤人性的回归,昭示治愈历史伤痛的路途还很遥远。
陆焉识与冯婉喻的家庭悲喜情景剧,对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并不默生,观后自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格外熟悉。犹如我们小时候耳闻目睹的弄堂邻家隔壁大哥、大姐,或者同学、玩伴的父母亲,就好像在我们身边演绎那年月里一代人经历社会折腾的扭曲人生故事。陆焉识、冯婉喻夫妇若与他们相比真的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各类___运动造成的伤害所涉及这一群体的数字十分庞大。
虽然七、八十年代冤假错案在政治上早已平反乃至昭雪(其中所谓右派在60年代还有“摘帽右派”及其记入档案未戴帽右派一说,_后又变成“改正”一说),但真正回归家庭并被社会接纳的极为鲜见。“_”的二次伤害或频繁的历次运动被充当“老运动员”所受之精神折磨,其沦落政治贱民的境遇更为凄惨。
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人们歧视的眼神注视中艰难度日、屈辱求生,原本健全的心智加速磨损、变异,甚或失调那是大概率的事情。影片中冯婉喻得了“失意症”即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一时清醒一时失聪迷糊的典型症候表现。当社会笼罩充斥在乌托邦式的高强度狂热的喧嚣声下而不能自拔,亦应运而滋生出了劣质的“告密文化”氛围,正常社会中连家庭伦理最后一道港湾——亲情、友情也沦丧为“大义灭亲”的政治斗争工具时候,任何人都无法幸免抑或身之度外。
陆焉识就是在50年被往日同学密友大卫·韦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告发,在肃反中被贴上“反革命”的标签收进牢房,而“加害者”在后续的运动中也自杀身亡亦进入“受害者”的队列,就连那个曾在革委会呆过的“方师傅”也在继续审查中,将为其自身人性的沦丧付出代价,最终亦将成为悲剧羔羊的小角色,影片中其家属也是一位典型的精神病患者。在_现实中此类“加害者”与“被害者”角色的互换轮替更是演绎到了极致…。此类周而复始的现代伦理悲剧何时才能终结?
影片碎片化的纪实,诚然不及小说故事情节那么完整,亦未再现谢晋导演的《牧马人》《芙蓉镇》等文化反思时期纪实作品所引起的视觉观赏性那么强劲。然而《归来》影片中一晃而过的影像、点到即止的人物对话细节所揭示的劣质“文化”现象形成的土壤根基还在,尚须全民族加以彻底清理,锲而不舍地治愈“革命年代”遗留下的劣质“文化”对全民族的伤害。堵绝根除往昔愚昧“狂犬暴烈式的旧文化”基因再度死灰复燃为害四方百姓。这在现今注重中华传统民族文化重建的时候,必须正视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应有之义。
电影《归来》观后感5
这是一部彻底脱离了张艺谋贯有趣味的电影。将一部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的原着故事,只摘取最后的一段,讲述一个人的归来。而整个人生的悲欢离合通过演员的精彩演出浓缩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
以电影《归来》的故事来讲,这本身就是一个颇有韩剧味道的爱情片。但其中所蕴藏的人性挣扎和离别苦难需要观众认真体认。张艺谋的电影向来感情真挚热烈,色彩浓郁饱满,这样的影片容易打动观众,亦易于讨好电影节评委。多个电影节奖项在身的张艺谋已无需为自己的能力证明什么,而多年来的观众质疑和批评也让他变得云淡风清,毁誉掺半的张艺谋大概也是年纪大了,于是这回他不讨好任何人,走了回极端,爱咋咋地。
在《归来》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张艺谋往昔艺术片的回归,因为此片有别于他过去的所有影片风格,准确说是张艺谋的重新上路。影片风格变化的深层原因是张艺谋创作心态的改变,从过去有意无意地讨好观众,在视觉上炫给你看,到现在的深沉内敛,棉里藏针。过去他由衷地希望观众赞叹,现在他深切地期盼观众理解。
而这种创作心态在中国的导演中已极罕有,先不论电影的好坏和导演水平的高低,张艺谋过去的所有电影都有一种放低身段的讨好之嫌,(个人看法,观者自已体会)或者说他在创作中很在乎观众感受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个艺术家独立创作的自由。这就是一个艺术家作创的自私性。这种创作上的“自私”不求观众的喝彩,只求观众的理解与认同,或者说是一种知己的腥腥相惜。这种创作的态度在国内唯有田壮壮在一以贯之地执行,当然还有陈凯歌的早期影片。
《活着》是目前张艺谋风格的代表,而《归来》的创作心态却颇有当年陈凯歌《孩子王》的意思。在一个简单的故事背后,是一个巨大深沉得无法言说的背景,既然不可说便当保持沉默,历史背景无需赘述,苦难欲说还休,这是一个关于家和爱的故事。而在心态上,不再揭露和批叛,而是理解与愈合。
说到理解与愈合,这当然不是一部外国人能够深入理解的影片,张艺谋这回终于放下了揣摩观众(包括外国观众)心理的小聪明,沉下心来讲一个过去的故事。对于国内观众来说,也必须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才能看懂。你会理解:关于划清界线,关于大义灭亲,对领袖的忠诚、对亲人的背叛……但是我还要说,仅仅知道这些仍然不足以真正看懂这部电影,知道那段历史并不难,必竟你身在中国,或者仍深陷于这段历史的延续之中。
影片真正想表达的,也是张艺谋亟待观者所理解的,不是一个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多舛命运(这在《活着》中早有体现),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纠结与苦难。真正了解这一代知识分子群体在新社会的思想改造及心灵重塑,才能真正同情他们的妥协与背叛,亦能怜惜他们的坚守与绝望。
我没看过《陆犯焉识》,陆焉识实际经历过什么对于电影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张艺谋故意隐去原着中陆焉识的背景故事,甚至将人物简化处理,是想用这个模糊的背影映射出整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命运。对于虚构人物陆焉识,他的命运不值得关注,而影片中所透露的点滴信息,会让你想起无数个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所遭遇的一切苦难。隐去背景不是为了遮掩伤疤,而是为了伤口愈合。我绝不认为影片是当年伤痕艺术的延续,因为《归来》已不再有《天云山传奇》中知识分子的自伤自怜。《归来》让你与历史言和,让你看清来路,让你知道何去何从。它的故事温情大于悲惨,和解大于抗争。
陆焉识二十年未与家人相见,也就是说,他从1957年反右开始到1976年_结束一直是个右派。而此间他所经历的不用影片讲述,因为那一代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遭遇大同小异,在现在汗牛充栋的回忆录及历史着作中,他们共同的回忆有着相似的情节,因为历史的车轮将他们每一个人牢牢地捆绑住,向着同一个方向拼命向前。
虽说每一个人的微观口述史才能建构出了一个鲜活的大历史,但相同的命运表述看多了仍然让你感到疲倦。在影片中,我们无法察觉陆焉识这个知识分子的改造结果,他因何被打成右派,他与冯婉瑜有着怎样的爱情经历,他的法语还那样流利,他对自己的所学所想真的感到怀疑吗,对于思想改造,他是妥协还是坚守……这一切的一切问题我们无从得知,这些问题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是那么的重要,但对于如此沉重的历史又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张艺谋隐去这段历史,也避免了自己电影多次遭遇的意识形态争论。那就干脆隐去所有的历史,不知道也罢,我们只当这个陆焉识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不想说,或者没必要说,或者苦难和委屈太多,一切都无所谓了。影片中当女儿向陆焉识承认是她揭发了自己时,陆焉识只是一句“我知道”,犹如高坐云端,看透世相。
陆焉识早已原谅女儿,甚至他根本就没有抱怨过女儿。母亲的永不原谅和父亲的从不抱怨都是那段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常态,张艺谋应当能意识到,陆焉识与冯婉瑜的故事虽然精彩但在那个年代并无特别,而陆的归来有别于众多知识分子的普遍叙事,但又极具代表性。冯婉瑜一直等待着陆焉识的归来,而陆郎归来后却相见不相识,陆焉识陪伴着这个等着自己归来的女人,也是等着这个女人的归来。相互持守,相互等待。
而关于“归来”,影片和列宾的名画《不期而至》有着异工同曲之妙。《不期而至》是我认为苏联最好的现实主义名作,不直接描写苦难,也不揭露伤疤,你所看到的唯有温情。一个十二月党人受尽苦难,从西伯利亚的流放地一路回到家中,当门推开时,黄昏的光芒射进屋里,佣人在门外张望着,对这个陌生的男人感到惊奇,一家之主的不期而至让家人感到吃惊,母亲从沙发上站起来,女儿侧眼打量,儿子惊喜兴奋。一家之主的意外归来使得所有的苦难暂得慰籍。而陆焉识的一句“我回来了”,平淡的言语下又抚平了多少割裂的家庭。
满满一箱的家书和孩子的背叛让人想起傅雷,而陆焉识的家书又不同于傅雷的。他的信无法寄出,唯有以此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让人感到难得的是在陆焉识的信中,并没有对苦难的描写,对生活的抱怨,他甚至将戈壁上的龙卷风描绘得如此之美。我想起了当年同在干校劳改的漫画家丁午,在他写给八岁女儿的信中,(注:女儿识字不多,信是漫画配简短文字,这些信作为丁午遗着已出版成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将干校的苦难生活描绘得如此开心如此美好,这是对亲人的爱,更是对苦难的乐观态度。
张艺谋已超越了《活着》时对生活的苦难描述,亦没有中国早期如《天云山传奇》般对知识分子的自伤自怜,影片回避历史并不是为了忘记,影片重在治愈,重在和解。放下历史的担子,守住共同的底线,这代知识分子能走得更远。
推荐文章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5-24 08:47:51
考江西中医药大学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5-24 08:42:52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5-24 08:39:41
广东高考排名29479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8:34:56
云南高考排名981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8:30:16
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陕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5-24 08:25:16
心情日记600字初一五篇2023-08-11 15:28:57
初中心情随笔日记五篇2023-08-14 10:58:24
小学生写的心情日记五篇2023-08-16 18:54:21
五年级的心情日记五篇2023-08-19 17:37:47
心情日记600字初一五篇2023-08-11 15:28:57
初中心情随笔日记五篇2023-08-14 10:58:24
小学生写的心情日记五篇2023-08-16 18:54:21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2023-08-22 06:02:02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2023-08-21 09:11:44
高中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2023-08-18 19: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