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
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思想教育:
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有关情况,电影片断、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了很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
让学生列举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们英雄的事迹;然后让学生归纳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点;最后老师给予肯定:黄继光也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2、向学生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家庭和他小时候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助于学生理解。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3、介绍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这次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就是这次战役中涌现的特级英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首先以“战役”为例:让学生把这个词与课文中的“战争”、“战斗”进行辨析。首先请同学讲出字典中“战役”一词的解释,强调“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然后用集合圈的方法讲解“战争、战役、战斗”三个词的范围是一个比一个大,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范围大小。
最后设计了一道填空作业以进行巩固
“上甘岭( )是抗美援朝( )中最激烈的( ),其中夺取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的( )是最关键的一仗。”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五、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听后归纳出答案:
①全文有12个自然段。
②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③顺序学生可能会说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教师先给予肯定,然后归纳: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或按事情的发生、发展、____、结局写的,这就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本文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上甘岭发生的时间和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上级下达的命令。
(2)带着问题再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电脑出示重点句: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老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体会:“第五天夜晚”接到任务,到“黎明”前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从哪些词看出。
“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很紧迫。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4)总结第1、2自然段段意。
上甘岭战役在1952年10月打响了,战斗非常激烈,时间十分紧迫。
(5)在如此紧张激烈的情况下夺取597.9高地并不是一件易事,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2、学习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电脑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让学生思考:在这句话中,“屡次”是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让学生体会到“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不行。如果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有这个词是说明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和“压”字不仅有阻挡的意思,而且说明当时敌人的气势咄咄逼人,火力太猛,更说明为了战斗的胜利,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以及完成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这也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他有要按时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②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学生思考:“愤怒”和“坚定”写出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这写出了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③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表达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必胜的信心和革命战士的自豪感,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重点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第3~6自然段的段意
黄继光请求任务,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
(5)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冲上去执行任务,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
3、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黄继光负伤后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句。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然后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
电脑出示重点句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教师帮助学生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勇敢地冲了上去,写出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归纳出黄继光受伤后的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这些动作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感情。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③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前后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却,表现得英勇顽强。
(3)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人物思想感情。
电脑出示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的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句子中用“20米”、“10米”这样的数量词及省略号,意在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要忍受伤痛。躲避敌人的枪弹,因此他爬得很慢。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
(4)再次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①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②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一次站起来,“啊”仅一个词,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它既是对黄继光顽强意志的赞叹,又表达了战友们的期待、惊喜之情。“突然站起来”,突出了黄继光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第二次站起来,是在黄继光昏迷后醒来的情况下。这次站起来,说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通过指导学生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上《国际歌》的乐曲,充分体会黄继光的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4、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黄继光牺牲了,夺取597.9高地的任务落在了战友们的身上。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这句话的意思。
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夺取了胜利。
(2)归纳第12自然段的段意:战士们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占领了高地。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由于上级下达新的战斗任务,并且有个火力点久攻不下,才有后来的黄继光主动请战;由于黄继光的顽强战斗、壮烈牺牲,鼓舞了战士们,部队才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夺下高地
请求任务 愤怒、坚定 英勇顽强
胸堵枪口 负伤、猛扑 不怕牺牲
占领高地 歼灭、敌人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2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 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局报
2、指名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教师读(感情深沉,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普通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 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由于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 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参考:
(1)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3)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4)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5)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6)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着的密切关系。
(7)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
(8)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为科学终身奋斗的信念。
3、重点句段交流,并指导朗读。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从“巡逻”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务仅仅是巡逻吗?
竺可桢还是一位大自然的保护者。
(3)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哪些词语你觉得特别重要?说说理由。
背诵这一段话。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4)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几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
四、日记情怀
1、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日记我们永远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们用《竺可桢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尾
(课件出示)
“我们应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课件出示竺可桢的黑白照片)同学们,竺可桢先生为人民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充满爱国热情的人民科学家。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 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 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标点符号。
2、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验,个性感情朗读课文,
3、明白在生活中,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同时体会父亲为了教育孩子, 以身作则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情朗读 课文。
教学难点:
父亲步行18里的目的和课文揭示的道理。
课时分配:
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代本课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步行18里》(学生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很感人,回忆一下,主要讲了什么?
交代任务:文中的父亲是用步行十八里的方式教育儿子,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好课文。
过渡:下面,把书翻到80页,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画下来并把自己的体会,在对应的文字旁做适当的标注。(板书:揣摩人物心理)
二、抓描写父亲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朗读重点句子。
第一处:我把车开到和父亲约好的地方,看见父亲很有耐性地..等候着。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很有耐性地等候”。
2、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很有耐 性地等候”?请你联系书中语句回答。
(1)联系第一段“我已经迟到两个小时!”
小结:大家看这句的符号是感叹号,看出在我的眼中,2个小时的时间真的很长。
(2)还可联系5段。父亲已经知道我没有去按时取车的情况下,“耐心地等待”。
3、这真是一位有耐心的父亲。在这样长的时间,在知道孩子已经犯了错误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在有耐性地等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父亲的耐心。
4、在这一段中还有对父亲的描写吗?
第二处:“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看了我一眼?
2、学生可联系前文回答。
3、这句话的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小结:父亲在耐心地等待,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孩子的谎言。 4、此时,父亲的眼神里会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责怪、痛心、不理解、难过、气愤)
5、谁愿意读这一句,把此时父亲复杂的心理,读出来。
6、请同学们把书平放桌面,一同看大屏幕:下面把我们分析过的语句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一下父亲的心理变化。 总结学习方法:从知道孩子犯错误,还在耐心地等待,到发现孩子说谎时,那复杂的眼神,我们共同捕捉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板书: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接下来,我们也按着这样的方法学习课文。
7、接着汇报描写父亲的语句。
第三处:”杰森,你觉得自己有必要向我说谎吗?这让我很失望” 板书(失望)
1、如果,你就是这位父亲,你知道孩子没有按时来接你的真正原因,但你还是耐心地等了2个小时,但你他等来的确是一个谎言,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你的孩子说,你想,在你对孩子说的话里面用的最多的会是什么符号?
2、可是,请你再读一读父亲的话,哪个符号和你想像的不同,你又能看出什么?(体会父亲虽然生气但还在压抑心中的愤怒。)
3、父亲此时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读2人后,(指导“很失望”的读法)全班读。
小结:瞧,通过一个小小标点符号,我们也能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标点)
4、接下来,接着汇报描写父亲的语句。
第四处:父亲又看了我一眼,“你没来的时候,我已经打电话到保养厂,问他们车子有没有问题,他们告诉我你还没有去拿车。”
1、父亲又看了我一眼?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的我?
2、在前面,父亲已经直接指出“你觉得有必要向我说谎吗”?儿子为什么还这样说?(觉得理亏,硬着头皮坚持)
3、儿子的话,应该怎样读?(简单指导)
4、这时,父亲看我的这一眼,又包含了怎样的情绪?(瞧不起、责备、埋怨)
5、带着这样的情绪,来读父亲的话。
6、3-5段是父子俩的对话部分,下面请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我”的话,一同来体会一下两个人的复杂心理。
7、接着汇报。
第五处:父亲很专注地听我解释,却压抑不住内心的伤悲。
1、 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父亲的描写。
2、 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儿子此时的心情,那就是——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到底指什么?看大屏幕。
3、 “我不该---”句子练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罪恶感。
小结:这么多“不该”做的事而我却都做了,所以说,“一阵罪恶感涌上了我的心头”,这种罪恶感正是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深深的自责。于是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自己去了电__,告诉父亲我迟到的真正原因。但即使这样,父亲仍然压抑不住内心的伤悲。他在伤什么,悲什么呢?你在文中什么地方发现的?
第六处:父亲的话。(第七段)
1、找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七段,其他同学看它写了几层意思?
2、自己在下面再读这段话,请你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体会父亲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理?
3、(痛心、绝望、内疚)每个汇报的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段话。
4、同学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下面就带着你自己的感受一齐读这一段。
小结:父亲此时的感受近乎于绝望,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让16岁的儿子不肯跟自己说实话,他把儿子做错的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他要走回去,他要走多远呢——18里路。18里对于你们来讲是个抽象的数字,没关系,老师帮你们把它换成你们熟悉的米,他要走9000米,如果再把它换成我们更加熟悉的操场的一圈200米跑道,他要走上45圈。如果把它按儿子每小时5里行车速度的话,他要走上近4个小时。
第七处:我一路不停地说好话,告诉他我有多抱歉,但他就是不理我,只是满怀痛苦地沉思着,闷声不语,头也不抬地往前走------
1、在这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父亲一直是怎样?
2、错的本来是我,为什么遭受身心折磨的却是父亲啊!此时此刻,我会想到什么,我又会怎样说?每人的书桌里都有一张小练笔单,请你把自己当成杰森,将你想到的,和要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 过渡:整整18里的路程,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父亲的身心遭受着折磨,那么我呢?
三、教学最后两个自然段,揭示道理。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1、从哪里看出来的。(沮丧、痛苦)
2、根据今天你所读到的,你觉得令我沮丧和痛苦的究竟是什么? (既心疼父亲,又对自己行为的自责,还有面对父亲的这份执着不知道用什么来制止。不知该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
3、此时,儿子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让我们一同再读这一句,把我的 感受读出来。
小结:其实,父亲这样做,既是在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在心灵上进行反省,这样做比责骂更有说服力!
4、从此以后,我再遇到做错的事,对父亲,我还会说谎吗?对亲人呢? 对所有人呢?我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5、课文也告诉了我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说过谎。
总结: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让诚实、守信成为你的美德,伴你成长一生。
作业:
写一篇《步行18里》读后感。
推荐文章
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陕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5-24 08:25:16
河北高考排名1264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8:20:34
河南高考排名285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8:15:52
河南高考排名416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8:11:58
江西高考排名1445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8:07:44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5-24 08:04:1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五篇2023-08-13 19:33:03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五篇2023-08-14 23:37:54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五篇2023-08-10 22:38:49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五篇2023-08-21 19:38:45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五篇2023-08-13 19:33:03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五篇2023-08-14 23:37:54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五篇2023-08-10 22:38:49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2023-08-22 06:02:02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2023-08-21 09:11:44
高中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2023-08-18 19:05:34